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生态景区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作者:山合水易研发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2-06-01 | 关键词:生态景区规划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栏目的关注。在湿地旅游景观规划方面,山合水易做过一定深入的研究,下面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毫无疑问,湿地丰富的生物种群多样性,秀丽怡人的自然环境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湿地保护并非意味着全盘封闭,绝对禁止旅游开发。如果只保护而不开发利用湿地,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湿地本身的保护:这突出地表现为“僧多粥少”――有限的保护经费往往使得湿地保护工程难以长期为继。


       由此可见,湿地旅游与湿地保护开发是弓与箭的关系,只谈保护,箭飞不远。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将湿地作为生态科普与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建立起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最佳平衡关系,应成为当前湿地保护地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一、生态保护的前提与商业开发的重要性


      1、生物多样化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2、景观艺术化


       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生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观光吸引物。这个过程是并行的,如我们在汉石桥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围手法,将大片的芦荡打造成“万鸟齐飞”的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又形成了震撼性的景观。


      3、科普游憩化


      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寓教于乐是更易于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憩化手法设置科普体验产品,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湿地核心圈是以核心保护区为主的湿地景观区,重在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而围绕湿地核心区的四个圈层则是湿地休闲开发的重要载体,并形成了四种创新开发模式与手法以及相应的创意产品。


       二、生物多样化、景观艺术化、科普游憩化是其开发的重要理念。


      1、科普化游憩方式创新


       科普化游憩方式就是将传统静态的科普方式或室内的体验科普内容转化成为以湿地环境为依托,最大程度拉近人与自然距离,利用动植物动态实景进行科普的方式。


       2、植物配置的景观化创新


     (1)打造手法创新


       除了常规的手法之外,大地艺术手法更能打造出视觉盛宴,引起游客的共鸣。湿地中主要是以大地艺术与景观花海为特色,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以创新性思维与艺术性手法形成具有震撼性的湿地景观,增加湿地自身的观光性,同时大地景观又是动物及鸟类的最好栖息地。


       大地艺术的另一种做法是主题化景观创意手法,如东部华侨城的“湿地警示”系列,通过鲜明的红色雕塑,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打造出独特的观赏意境。


     (2)植物配置创新


       湿地植物除了常见的芦苇、菖蒲外,还有其他类型,北方如香蒲、梭鱼草、千屈菜、雨久花、鸢尾等。还可引进王莲、紫叶美人蕉、花叶芦竹等适宜当地生长、景观效果好的新品种,在不同的观景点、不同的季节形成特色景观。


       配置上包括从坡岸到深水区不同地形的考虑,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有机搭配,如利用水生花卉植物造景,借助艺术手法,采用花海的概念,通过花岛、花瀑、花廊、花溪等方式,形成独特的景观卖点。


      (3)配景方式创新


       对于所打造的植物景观,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景观效果也不相同,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结合日出、日落、观潮、听涛、溯溪等多种方式,结合人工彩虹、景观跌水、夜景大地艺术等方式,增加吸引力,形成可体验、可消费的特色观光产品。


       3、湿地休闲与游乐项目创新


     (1)以营地为核心的休闲基地


       湿地生态营是集合木屋、房车、野营地等设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与活动区。


     (2)以湿地环境为依托的康体游乐项目


       湿地能有效调节气候,吸引并沉降污染,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因而提供了康体游乐的良好环境本底。

 
     (3)湿地实景演艺与空间观赏形式的创新


       湿地是地球上最好的生态舞台。多种形式的实景演艺是湿地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认为,至少有三种形式可以考虑:


       第一,湿地交响曲,以水生植物群落和天然芦苇荡为背景,辅助以人工养殖的鱼类、鸟类活动。游客可以在观看湿地景观的同时,佩戴可以放大自然界水流、鸟鸣、动物活动等各种声音的耳机,感受自然界动植物栖居环境的意境;


       第二,以湿地为背景,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形式与节气习俗,开发由地方群众参与的特色民俗演艺活动,展示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景象;

 
       第三,打造绚丽的夜景湿地实景演出,完全通过声光电等元素,将夜间的湿地打造成多彩大地艺术,随着光景的不断变化、各种自然界声响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幅其妙的动感画卷。


      (4)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商业休闲产品创新


       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应当与民俗活动与文化体验紧密结合,吸收当地农民的充分参与,向游客提供湿地民俗体验。如杭州西溪湿地,在开发上将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设置了茶舍、渔村等项目,形成了野、雅、韵的休闲氛围;北京汉石桥湿地项目所在地杨镇自古商会发达、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有“排市列肆,食多聚也”的赞誉,在湿地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挖掘和利用本地民俗文化,结合湿地的农渔产品,可形成Wetland village(水上渔村)、Floating Market(漂浮市场)、水上大舞台、湿地船街等特色体验项目。


       4、度假产品的主题化创新


       湿地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景观型与民俗型两类度假产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心灵净化”、“健康管理”和“风情野奢”三大类型的度假产品。


     (1)度假产品创新的前提


       第一,湿地不是度假产品的载体,而是背景,是以湿地休闲为延伸的产品形式;


       第二,必须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景观与建筑形式上必须与湿地融为一体,并贯穿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定位零排放理念下的开发模式;


       第三,必须面向具有高度责任感与保护参与感的高端市场,形成湿地永续发展理念下的高品质生活方式。


     (2)主题化产品创新


       1)心灵净化


       心灵净化是湿地休闲项目的永恒主题,这一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活动与内容进行支撑:


       有活动:面向观鸟、摄影、书画、环保、慈善等社团、俱乐部及圈子,开展有组织、有主题的多种活动;


       有内容:通过植物配置、色彩调配、景观小品设计等方式,打造一种促进游客自我醒悟、沉淀、反思的环境。


       2)健康管理


       湿地环境是核心载体,以湿地环境和景观开发的度假产品,可以提供以会员制为基础的高端养生、康疗、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利用温泉、矿物盐、深海泥、乡土药材、植物精华提取物及特色膳食等开发的健康保健产品。


       3)风情野奢


       野奢的概念就是野趣但充满享乐。强调风情的目的就是度假产品的主题化,形成有文化内涵的体验要素。风情野奢就是要形成“奢而不华、大巧若拙”的感觉,充分挖掘人在融入自然状态下的极致感受。


       综上所述,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湿地休闲旅游的引入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部分地用于“反哺”湿地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破解湿地自我造血的发展难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