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3-05-03 | 关键词:生态旅游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逐渐升温,但作为一个后起之秀,生态旅游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对生态旅游理解的误区。生态旅游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处于意识起步阶段,因此,对生态旅游的理解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如:有些人把生态旅游理解为自然旅游或可持续旅游,这些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自然旅游主要强调的是利用自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让旅游者在自然风光中获得一种享受,并不注重对自然的保护;而生态旅游更强调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要对自然保护作出贡献,不对自然进行保护的游不能称为生态旅游。比如,狩猎旅游可以是一种自然旅游,但它不符合生态旅游的标准,因为它对生物造成了伤害;而观鸟旅游则是一种生态旅游,当然其前提是不破坏或干扰鸟类的生存环境。可持续旅游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引申出来的旅游业发展原则,适用于所有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它绝不仅局限于生态旅游,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旅游,当然做不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不能称作生态旅游。总之,自然旅游缩小了生态旅游的范围,而可持续旅游则夸大了生态旅游的范围,这两者都是不科学的,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新求知的高层次旅游,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欣赏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同时,进一步唤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二)旅游生态环境恶化。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是:部分在改善,整体在恶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退化中。目前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遭受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1倍;全国森林面积减少了10%;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减少了55%;卧龙保护区大熊猫安全活动范围已缩小了30%。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也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率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缩小.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有关部门为了加速当地人民脱贫,将铁路修到了自然保护区里,严重影响了黑顶鹤的生活。

  (三)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活动,而我国国民教育的水平比较底,对大多数旅游者而言,自觉的旅游环保观念远未形成,许多不文明现象在一些景区比比皆是:随手丢垃圾、乱写乱画、践踏草地等,旅游经营者也存在素质不高的表现,不少饭店、餐馆的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随处排放;低级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与环境很不相协调.许多生活在自然景区的当地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在黑龙江省珍贵的火山遗迹景观五大连池,当地一些老百姓把自然资源直接充作廉价的建筑材料,甚至发生了炸开火山口放水浇灌农田的事。有关专家沉痛地说,这样下去用不了20年,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将不复存在。

  (四)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规模。这里谈及的交通条件主要是指通往旅游景点的综合运输能力。一般地说,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提,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生态旅游区一般与所依托城市都有较远的距离,如九寨沟距成都480km,张家界距长沙400km,而交通条件的限制,使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开发生态旅游景点必须以一定的建设资金为前提,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新疆西部的赛里木湖山水相映,具有内地湖泊所不具有的优势,但因资金缺乏而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利用。

  生态旅游区别于大众旅游,它还承担着保护环境和本土文化及引导、教育游客等任务。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也许是曲折的,但必定是光明的。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