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研学旅行是等不起的素质教育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9-12-19 | 关键词:研学旅行 素质教育

研学旅行的核心目标是育人,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并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不断的进行改革,其中最为强调的就是要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研学旅行 素质教育

 

而我国当下的研学旅行正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本”、夸大的“宣传+包装”,已经导致研学旅行的本意被扭曲和误读,有走向“旅游化、形式化、生意化、功利化”的趋势,为了能够让其回归到发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育人目标的正确轨道上,不管是政府还是行业内从业人员都应该积极的去做调整。

 

正确去理解研学旅行内涵是当前的第一要务。研学旅行是教育和旅游的结合,但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融合,也绝非形式上的旅游和课本知识的粗放组合。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与学校列入教育计划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为了让中小学生以旅行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核心要素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课程、师资、环境、管理、安全、旅行和生活服务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研学旅行课程并不是校内课程的简单延伸。如果研学旅行只是将校内课程搬到校外去上,那么研学课程无疑就会变成行走中教,行走中听,无法实现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学旅行不仅仅只是教育部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研学课程是基于研学资源而形成的一门课程。而研学资源往往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即现实中的研学资源不仅仅包括一个学科的内容,往往会包含多个学科的内容。因此,研学课程的设计研发,就必须基于校内课程和研学资源相结合,进行跨学科设计,而不是赋予研学课程某一个学科的属性。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研学旅行推行一直特别慢,学生们参加研学旅行时,交通、安全、景区、门票、消防、应急方案、财政等是需要被考虑的问题,这么庞大又复杂的操作内容,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够完全负责。所以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研学旅行的交通和安全监管保障方面一直显得力不从心。

 

如果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政府教育职能机构监管、学校组织教学、社会机构参与服务、媒体和家庭监督的合作运行机制,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研与学并行 开展研学旅行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原则,打开校园的大门,将课堂与世界相融合,开放办学思想,打开围墙的束缚。把社会资源利用到学生学习当中,从而开展有生活温度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教学目的原本就与市场机制不相矛盾,并且可以进行有机结合,互补短板,通力合作,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研学旅行行业健康发展。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天堂,那么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是学生们历练的体验场。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而研学旅行恰好符合这样的思想,为了能让广大中小学生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觉察,在觉察中觉醒。 研学旅行的开展,要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德与才的本质关系。在一定的意义上,德可以理解为“德性”,才则可以理解为知识和能力。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教育要以德为先,以德为本。


研学旅行 素质教育

 

以德为先以德为本

 

研学旅行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德性、知识和能力相融合的综合素质教育。知识是图像性和符号性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听和看;而技能是动作程序性和协调性的信息,提升方式需要通过实践和训练;而德性是情景性、情节性和情意性的信息,其养成主要依靠在特定的情景和事件中的主题体验与多元经验的有效链接。

 

研究表明:随着学习时间加长和强度加大,知识和技能会成正比式显著提升,而德性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强度并不成正比。

 

要提防仅传授知识技能弱化德性素质修养的假研学。在研学旅行中要处理好知识教育的“知道”、技能教育的“会了”和德性教育的“愿意”之间的关系,让德性教育融汇于显性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之中。研学旅行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要提防其走向仅仅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弱化德性素质修养的假研学。

 

研学旅行是体验教育,基地和营地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体验场。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情景和情境交互中,以近乎真实的、贴近生活和生命的事件,让沉浸式的旅行体验滋润广大中小学生渴望成长的心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育人”才是教育应该必备的功能之一,而这恰恰是课堂教学所缺失的。研学旅行正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出现并迅速发展的。研学旅行因地制宜,可以更好地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孩子走出校园学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