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创新思考

作者:赵明玉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2-06-07 | 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景区开发的成败往往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尤其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依托旅游景区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往往会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四大支柱之一的旅游景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小不同的旅游景区数量在两万家左右,它们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下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点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从我国旅游景区的体制结构来看,主要以公有制为主。根据相关初步调查,在我国旅游景区中,公有制的旅游景区的比例在80%以上,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景区还承担着多样的功能,如保护、科研等,旅游休闲功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但同时也说明我国旅游景区在体制方面对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有相当程度的不适应,因而也导致了旅游景区在开发和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重重问题。从旅游景区的经营效益来看,绝大部分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特别是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景区,受限于多种因素,旅游景区的其他经营活动一直开展不起来,而景区的管理成本又很高,负担也很重,因此造成了大多数景区经营效益的不甚理想,或者说没有使旅游景区的价值最大化,造成了资源的限制与浪费。从景区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二、旅游景区质量持续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上的增长很快,在景区质量的提升上无论是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并成为今后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旅游景区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今后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精品,大大提升景区质量,从而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三、旅游景区经营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也既是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和差异化,满足游客对差异的索求,形成自身的特色,逐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最终形成旅游景区的品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体制是症结


  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资金是瓶颈


  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因为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 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相关制度又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


  3、保护是焦点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


       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创新


    1、理念创新———突破传统景区开发思维


    传统的旅游景区开发思想受到保护观念的束缚,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放不开,没有形成大规模、大动作和大项目。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助推器,因此我们要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以实现旅游景区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化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促进旅游景区效益最大化、持续化的措施很多,诸如整合观念、整合资源、整合产品、整合战略、整合先进项目、整合管理体制等。一个旅游景区经营效益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创意新品牌、深挖文化和形成特色。在开发理念上,应强化旅游景区的亮化、美化、洁化工程,使旅游景区开发有亮点、重点,并坚持自然和人文产品相融合,找准市场卖点、切入点。


       2、体制创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以及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竞争的需要,我国旅游景区的产权制度改革必将进一步展开,旅游景区的企业化经营势在必行。而实现旅游景区的企业化经营最关键的是旅游景区如何出让经营权的问题。目前出让经营权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租赁经营、委托经营以及买断、拍卖等,具体操作没有统一范本或标准,一般由各地自行界定,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因景区资源价值缺乏客观判断而导致在出让过程中被低估,以及由此伴生的寻租行为等不法现象;因监督机制不健全而出现的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后不进行合理开发,以及圈地现象等。在我国“入世”的承诺中,到2003年,外商可以在我国投资景区,旅游景区(景点)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等新的模式。因此不管是从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面临的大环境出发,都有必要进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切实做好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工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政府对旅游景区规划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管的力度,使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出让确实能够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旅游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


     3、运作创新———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近年来,我国一些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也进行了旅游景区开发新的尝试,比如四川省的民营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的碧峰峡模式、国有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的海螺沟模式和沿海股份制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的熊猫基地三种模式,以及被业界誉为中国旅游管理最现代化的旅游企业华侨城的“曲阜模式”等等,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但不管怎样,这表明了我国旅游景区和有关企业正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新模式的探索,无论合资、独资、股份制合作、租赁、承包还是出让开发权等旅游景区开发的新方式,都是一种积极的、值得鼓励的尝试。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