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景区化升级的相关设计内容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 时间:2012-02-15 | 关键词:设计,内容,相关,升级,化,景区,

       完成一条商业街的景区化升级,首先,应充分了解商业街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状况,确立此条商街所要展现的主题风貌;其次,依照商业街现实情况确定商业街景区化景区级别的创建目标;再次,依照景区评级目标及城市、商业、旅游三方面的规划要求,进行商业街总体规划及总体策划工作,深度挖掘、打造核心吸引力。


       1、游线设计


       旅游游线的设计要有效地串联商业消费节点与游憩节点,同时满足商业和旅游的双重要求,让在商业街中的人时时感受到即是游客又是顾客的双重体验。全街的动线设计是旅游游线与商业人流的统一结合,完善的人流和交通线路设计,能从实际合理地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增加衍生和附加消费。


      2、游憩方式的设计


       旅游吸引物设计的理念,从形成机制上可以看出,商业街的旅游吸引物系统可以通过商业载体的主题化、趣味化等手法,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通过商业街区的建筑处理、业态重组等手法,将分散的吸引物集合成核心吸引物;通过街区景观处理、城市文化具象、城市景观微缩等手法,可将城市其他景观文化等元素“借用”进休闲步行街;通过城市节庆、商业节庆等活动的组织与梳理,并组织原住民参与,可以形成动态的、永不落幕的旅游休闲吸引物系统。


       游憩方式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商业形态的趣味化、主题化、体验性与参与性设计,商业配置的全程游憩化设计,以及商业行为的游乐化设计等方面。


       3、功能分区调整与业态梳理


       鉴于景区式休闲商业街有别于常规旅游景区的特殊性,旅游功能分区设计要与商业业态布局整合考虑,休闲商业街在向景区化升级的过程中,合理补充或扩大旅游服务、观赏景观、文化展示、餐饮美食、游乐体验等版块规模,在一定的项目总面积内,版块分区的调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相互增减,而是有机的增减,体现创意性转化,变原有单一固定的功能分区为多功能,旅游旅游功能分区相对宏观和完整一些,而商业业态的布局则更为微观和具体,将两者进行融合,更有利于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把握功能与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各分区互相联通并相互带动,注重业态的相关性以确保客流动线的舒适与流畅。


       上海新天地:中国客厅“上海站”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上海的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聚会场所,并被纳入了上海旅游景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

    


      4、外立面改造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地域文化与风俗,是本地历史遗存、社会风俗、生产生活方式扎根于本地区的建筑,产生本地区的场所精神,使商业街具有识别性。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来体现本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一个城市在尊重本地区文化的时候,不仅弘扬本地文化,同时增加本地凝聚力,对外交流也可以帮助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体现现代文化。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悉尼歌剧院、天坛、杭州西湖美景)
 


       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


       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如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 )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5、景观情境化设计


       步行街的景观首先是商业型景观,其打造可运用情趣化、情景化商业景观等,消费型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可因地制宜进行打造。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


       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例如: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等、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素 主要包括标志性建筑、游客中心、厕所、接待服务场所等建筑设计;绿地系统、林相、小品、灯光等景观设计;器械游乐、设施游乐、水游乐等游乐设施设计;LOGO、路牌、导游图、全景图、标识系统、引导系统、解说系统、景观说明系统、咨询系统等形象导引及标识导览系统设计。


       旅游景观设计应该突出其主题化、情境化、游乐化、生态化、动感艺术化。


       上海南京路景观环境


      “金带”贯穿于整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广场设计 ——世纪广场 、河南路广场 


       绿化设计 ——通过“点、线、面”结合,营造精致的绿化景观,最大限度地改善步行街的生态环境。
 

  
       6、人性化空间设计


       步行商业街的临街立面的保护和改造不仅仅对外部空间的行人有视觉上的影响,同时对使用其内部空间的使用者有影响。我们在规划设计时,会从内外两方面对人的心理感受进行考虑,满足他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注意内部空间的延续性,从内部空间的延续中使得内部空间的使用者感受外部空间的渗透。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瑞士苏黎世尼德多夫街空间设计)


       瑞士苏黎世尼德多夫街


       瑞士苏黎世尼德多夫街是苏黎世市中心的一条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老街,街道两侧遍布着各色酒吧、精品屋、糕点店、书店、俱乐部、影院等。


       尼德多夫街全长约600余米,其线性空间贯穿了尺度大小不等的节点空间有九个之多,其尺度自直径十几米至七八十米不等,扣除节点空间自身的体量,平均每隔50~60米便会出现一个放大的节点,加之各节点空间各具特色,分布方位忽左忽右,尺度张弛有致,令人有精彩纷呈之感,然而这种精彩和变化又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并未使人感觉混乱和疲劳,它们总是在该出现时出现,该变化时变化。 
  


 

       王府井大街道路景观


       1)色彩和质感是街道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府井大街的车行干道采用了暖灰浅色调的毛面花岗岩,以体现“金街”的持重厚实,两侧人行步道采用了290mm×290mm浅米色系的步道砖,尺度、图样力求亲切雅致,同时兼顾耐久防滑等功能要求。


       2)王府井大街像一条金线,用它串起了很多颗“珍珠”。百货大楼前广场的热烈,好友广场的童趣,教堂前广场的庄重,利生广场的活跃,以及东安门夜市小吃街的市井情趣,这些有个性的城市空间使得逛街意趣盎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7、风格色彩设计


       随着历史、人文、时间的变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色彩,有意识的保护地方传统色彩,将地方传统色彩的构成方式按一定的比例抽取出来,作为历史商业街临街立面改造的色彩依据。如阿姆斯特丹的咖啡色调营造了成熟的城市气息。法国巴黎的优雅浪漫的米色,意大利布鲁诺的斑斓色调营造的绚烂的城市气息。


       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现状“城市街道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街道色彩景观规划与控制,是景观建筑学体系下城市设计的重要范畴,对城市的和谐社会环境影响深远。先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街道这一对象,现今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更多的是探索人对城市公共场域的感知。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研究街道色彩景观的控制模式和方法,使之能科学、规范地指导街道色彩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这对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欧洲开展城市色彩规划从1850年开始,实施建设的城市是意大利的都灵市,这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色彩规划序幕的开端。许多闻名于世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色。如法国巴黎的城市色彩为奶酪色与深灰色,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咖啡色、酒红色、棕橙色等。在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许多专家都就“城市色彩建设”议题阐述过不同见解,并对部分城市的色彩做出了论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一些城市的色彩规划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如北京的城市色彩被定为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哈尔滨定调为米黄色。上海、深圳都已将色彩规划纳入城市规划。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的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 
 


       8、景区绿化设计


       植物的美化和造景功能升级,是商业步行街的景区化升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商业步行街的植物绿化升级应体现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结合,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对休闲商业街具有自然和谐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为景区化的实现提供条件。针对商业步行街绿化景观缺失,或艺术欣赏性不高;只强调美化功能,忽略植物的实用功能,以及布局的不合理性,空间的使用不足等等问题在升级过程中予以提升解决。


       1)结合街道主题、建筑风格、道路铺装和景观小品的整合需求,对植物绿化进行创意设计,使得植物的种植即独立成景又融于主体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优先考虑植物的实用功能,视街道宽度和空间的有限性,主要向空中发展,乔木不宜大量密集型布局,凸显乔木植物的单体美以及其与灌木花草组合的自然美,将乔木遮荫功能与休闲座椅结合设计,增加街区的舒适性,吸引人气集聚。


       3)设计中针对步行街的特殊空间需求,避免行道树的划一,区别于公园景区的复杂,即要保证密集人流的穿行便利,同时创造生态宜人的舒适空间。少用或不用成片的花草种植以及尽量避免草坪类绿化的形式。


       4)适当选用常绿果树和季节性观赏植物做点缀,以体现季相变化。花草根据花期设计更替,应时应景,不留观赏空档,


       5) 考虑香化设计,适当增加香花树种,丰富景观的同时使得游人心情愉悦。


       6)植物种植品类宜选用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当地气候、自然条件,结合历史人文,选择易种易活品种,主打树种多采用地方特色植物,以体现差异化地方特色,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


       9、夜间亮化设计


       结合旅游休闲月光经济的需求,结合商业街人员流动大、人员较集中的特点,商业街照明除了要满足人们交通安全和识别目标及购物导向作用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可欣赏的的灯光亮化环境。


       1)照明设计色调、风格应与街区主题特性相和谐,休闲商业街是当地人文显现的重要场所,照明设计应体现当地人文特点。,


       2)公共照明灯具外观应作创意性设计,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夜间特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休闲商业街照明设计不宜过亮。在保障没有暗区和盲区的基础上,根据街区内夜景特色氛围塑造及不同版块的特点,适度考虑亮度不同的级别设置,


      4)照明设计应以高杆照明为主,其余照明方式为辅,适当布置庭院灯或草坪灯,尽量减少妨碍人员活动的灯具和灯杆。


       5)休闲商业街内如有古建筑,其夜景照明设计应以保护古建筑为前提,灯具的安装、管线的敷设不应损害古建筑的结构,照明光源的紫外线不应损坏古建筑的绘画及建筑构造,应选用低紫外线的照明光源和虑紫外线的灯具。古建筑大多沉稳、庄重,照明光源的色温不宜过高,应以暖色调为主,色彩不宜过多,不应有溢散光。对于特别重要的古建筑,由于不允许电气管线敷设和灯具安装,可采取投光灯的方式进行照明。


      6)预留备用照明电源,满足特殊情况时临时照明的供电需求:还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7)应有标示性照明,便于引导行人购物和引导行路方向,不应设置频闪频率高的动态光源,避免给行人的视觉带来不适感。


      8) 广告和橱窗的照明应选择显色性良好的光源,重点突出店标、广告和橱窗,但应该注意控制眩光。


      9)灯具种类和型号选用不宜过多过杂,导致主体不突出,没有特色照,明光源应采用低功耗、长寿命的光源,如LED、光纤等。


      10、完善配套设施


       对商业街内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旅游资源等提出综合安排和合理利用方案。参照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精心梳理,补短补缺,加快街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商业街旅游功能的完善,包括游客中心选址、交通路线、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对商业街进行景区化打造,是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的突破与升级,绝不能局限于旅游要素配置、旅游规划通则要求和A级景区标准中,而应该跳出“A级和景区化”这两个基本要求,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打造;用景区化打造休闲文化名街,是用A级标准完善街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旅游六要素的概念提升街区的服务档次、用景区的管理手法提高街区的管理水平。


       总之,商业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而为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设计师必须考虑人的尺度,从装修装饰与景观设计的深度来要求商业街外观的设计成果。


       一、景区化升级探索与思考


       景区化发展模式是在商业街运作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景区化商业街既具有休闲商业街的基本功能,能够满足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又带有景区的部分功能,如对商业街进行景区化管理,将旅游六要素融入商业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等,有利于提高商业街的开发水平和经营档次,从而提高名气,吸引人气,进而增加财气。我国部分著名商业街机型的景区化提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景区化商业街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卖点,将成为我国城市商业街发展得新趋势,更多著名商业街将融入到景区商业街的行列中。(以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例)


      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南京商业街以“十里洋场”的美称闻名远东,南京东路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它是上海沧桑变化的一个缩影。


       项目定位


       1、功能区域划分


       商业街的功能包括:交易功能,商业街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环境功能,两层含义,一是商业内部的环境,二是商业街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享受功能,商业街已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展示功能,商业街是城市的窗口,同时也是展示各类商品的理想场所。


       南京路步行街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其功能定位为: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候步行街。


       2、业态选择与组合


       目前国际通行的商业区结构和业态分布为,购物占30-35%,餐饮企业占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就我国经验看,根据对全国二十多条著名商业街的调查,从国际国内著名商业街的商业结构和业态分布来看,店铺比例大致为购物占50%左右,餐饮业占20%左右,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左右。从趋势来看,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商业步行街,购物比例呈下降趋势,旅游、餐饮、娱乐、休闲比例呈上升趋势。


       3、经营方式


      很明显,南京路步行街是一条复合商业街,对经营的商品不加确定,经营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随意经营。


       经过几年的发展,南京路已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逐渐由商业交易转化为游客接待,逐渐从单一的商业功能转化为集商业、观光、娱乐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旅游景区。


       所以它应该强化它的旅游资源竞争优势,既不失传统特色,而又结合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吸引游人的目光,把南京路步行街打造成为上海的一大主流特色风景,引起游客的前去观光与购买物品的欲望。以外地游客为主,兼顾本地人。 
   

 

       思考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面对步行街建设热,我们应该有理性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不少步行街的考察,已建成的步行商业街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的,即原来就是步行街(区),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加拿大魁北克等城市的老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古城形成了步行商业街区;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后天”的,原来就是商业街,但还有交通功能,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将其交通功能取消后建成步行商业街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苏州的观前街等。在“后天”以景区化升级改造的步行街建设中,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原有交通功能的替代和客流通达的便捷性问题。南京路步行街所处区域,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每个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平均不足100m)。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们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