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作者:赵朴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3-05-07 |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城镇化能够缓解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的矛盾,为农村人口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社会里,人口的生存主要依赖于耕地上的农产品产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土地承载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土地资源的供给则几乎具有完全刚性约束,人们因此要么过度开荒垦地、围湖造田,要么对耕地进行掠夺式耕种而毫无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肥力不断下降,最终离不可持续发展的距离越来越近。

  农村城镇化则是打破自我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们单纯依赖耕地的结构转换,与农村城镇化同时进行的农村工业化。至少从几个方面缓解农村人口压力和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一是新产业贡献,即工业产品的生产及其增长使人们获得了土地以外的生存消费品来源,即使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也因其对农业初级产品的精细深加工而产生了大量的附加值;二是人口空间转移贡献,即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处,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人地关系得以改善;三是在农村人口份额降低和人地关系改善后由于农业能够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剩余(或农产品商品率)将可望大幅度上升,从而能够为城市人口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继而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以土地换发展,同时比非城镇化式的分散建设节省耕地

  农村经济的工业化、非农化既是经济现代化过程出现的普遍现象,也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动因。乡镇企业、其他非农产业及其就业人口和相关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势必会增长城镇建设用地,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和不少学术界人士的关注。这种关注对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有效率、合理地使用耕地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应当认为农村城镇化就是一种"侵占"或"浪费"土地的现象和过程。诚然,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要占用相当数量的土地,但这种占用是为了满足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城镇集聚和发生的需要,在这部分被占用的土地上将创造出比它用于农业生产产出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社会财富,这种"以土地换发展"的城镇建设是必要和值得的。与此同时,非农产业在城镇的集聚比天女散花式地分布于广大的乡村更能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基建和项目耕地占用。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会增加城镇建房占地,但在增加这部分占地的同时,能节约更多的农村人口建房占地。根据管理部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分析匡算,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就业和生活用地)是80~100平方米,即0.12~0.15亩。来自国家土地管理局的信息表明,我国农村人口人均宅基地占地情况是,北方80平方米左右,南方50~60平方米。此外,乡村建设用地还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二、三产业用地,这部分占地与农民宅基地面积之比为1.5∶1。换言之,农村人均宅基地加上乡村建设用地,北方超过160平方米,南方超过100平方米,明显高出城镇建设和住房占地。建设部的统计还表明,每个城镇人口实际所占用的耕地为7~17平方米,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大约1/3是耕地。此外,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可以节约建设用地5%~10%,同样面积的土地,城镇建设的合理规划和布局,要比农村建设多出70%以上的使用面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江苏省为例,该省通过村镇建设规划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两区"划定工作,将使农村自然村落从28.9万个缩并为2.03万个中心村和3.11万个基层村,仅是这种初级层次的村庄合并和村镇规划如能全部实现,即可增加复垦耕地约300万亩。

  农村城镇化既可以缓和大城市过度集聚所产生的"城市病",又可以消除农村非农产业过度分散所产生的"农村病"。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由于人口大量膨胀,微观城市化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超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几十年里,中国城镇化发展长期滞后,除了工业化模式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层人士对国外的"城市病"心有余悸而在中国采取限制性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因此,在80年代农村改革使大量隐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而不得不向非农产业转移后,中国倡导的是所谓"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分散布局的农村工业化模式,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农村工业化浪潮中形成了农村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在沿海和内地一些地区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小集镇发展无序化,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活方式病态化"等"农村病"。这样,在避免"城市病"的同时,却从另一个极端导致了非持续发展。顺应农村工业化发展和农民市民化梦想的需要,适度规模、科学规划地大力发展中小市镇建设,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既可缓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引发的"城市病",又可以消除农村非农产业过度分散所产生的"农村病",在使非农产业取得规模、集聚效益,城镇生活环境优化和进城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引致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完善合理,有利于大中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体系"链条"中,农村城镇处于末端,通常被视为是理想的城市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基石,它们一方面接受大中城市的扩散和辐射,同时又是各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进一步防治的基础,也是规模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良性发展与体现的必要前提,从而促进大中城市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城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极地位和作用将走向极端,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和城市自身的不可持续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大力发展建设不同等级的卫星城镇,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亚中心、次中心,对强化和扩大中心城市辐射半径区域市场体系的形成和作为联合大中城市社会经济的纽带,拓展广泛的经济要素交换与交流,增加城镇间的经济粘合力和发展后劲,具有不可获缺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1、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力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

  3、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话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收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

  4、市场尚未在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5、相关体制制约小城镇发展

  现在,小城镇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例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受上述制度束缚,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形式大多数都是采取半工半农,就业者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流动不转移,导致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相分离,制约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小城镇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承担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定位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必须要先行。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优化环境,综合开发的原则,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要从合理的区域发展的需求角度来提供小城镇发展的充分供给。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

  尽快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应坚持实行一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向小城镇聚集。要确保进镇农民在子女上学、参军招工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最终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

  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在保护耕地和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土地经营权,并允许其依法有偿转让;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引导农民宅基地的有序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妥善解决沉着建设用地。

  4、进行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体系,以解决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改善小城镇的融资小城镇的中小企业属于多种经济成分,要改变包括小城镇在内的农村资金净流出和一定程度的金融歧视,实行公平有效的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面向城镇中小企业、农村乡镇企业的金融体系。政府应当减少对这些企业的行政干预,改善服务特别是改进金融服务。加大融资力度,广泛吸收社会投资。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