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我国建筑文化研究

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4-06-25 | 关键词:建筑文化

我国建筑文化研究

  建筑是一种文明成果。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对历史建筑的研究;现代建筑要有活力,只有链连历史文化,并且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建设依据。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有着自己特色的建筑文化是毋庸置疑的。

中西完美结合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中西完美结合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一、我国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建筑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共官掌握下的官式建筑,另一种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其中官式建筑因以其建筑者强大的政治权利作为后盾。所以它体现的是各个不同时期最高的建筑水平和技术,而民间建筑则以其钟灵毓秀的独具特色的清秀感而著称。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构架承重结构,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这与古罗马、古希腊的以宏伟、典雅而著称的石材建筑有着精神上的本质区别,它们完全不是一种风格,它们所蕴涵的思想是并列存在的。中国古代建筑长期在儒家与道家主张的“天人台一”的思想下发展,因此不会形成像古罗马斗兽场一样的狂野气息,也不会形成古希腊神庙那种令人崇拜、令人畏惧的宏伟形象,而是在其对基址选择的讲究、其整治环境的目的和起到一定心理补偿的作用下形成了建筑、自然、人组成的三者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从我国古代建筑的如下几个特点中看到:大气、中国建筑的大门、大窗、大进深、丈屋檐使中国建筑豪放而不狂野。

  二、中国的建筑文化地域化

  作为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比如像广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源于百越文化。从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也开始南传,并先后融入荆楚和吴越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体系的基础。随着广东广西一带,广东沿海对外开通和海外的交往,中外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孕育、发展,使岭南地区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熏陶,各种方式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兼容性是岭南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又如,北京的四合院讲究尊卑秩序,安徽徽派民居讲究通风。

安徽潜口徽派民居

  安徽潜口徽派民居

  近现代中国的建筑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建筑文化的影响下正在接受着强烈的冲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则更加是少之愈少。

  三、我国现代建筑与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初上海的和平饭店,到20世纪末的金茂大厦,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一点也不逊色亚洲其他国家。但是国内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却是迟缓的;特别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是停滞甚至倒退的。但同时却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八、九十年代自诩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外来的与本土的建筑构件的组装,这似乎又是一种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具有依恋的民族情结的改良思想。于是,人们可以将本土传统建筑肢解,取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构件,替换上引进的西方建筑的相应位置上,这既可排除依葫芦画瓢的嫌疑、又似乎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乍一看,确有令人为之一喜的感觉。那么,不同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交融好像就只是混成、组装了,这仍然也是有些简单化了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质,这同样是一种不甚理性的现象,在现今也甚为普遍。

  我国现在已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建筑文化倾向:

  (1)对原有文化的维护,表现为对原有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对文化结构的维护并不等于我们不再创造新的东西了; (2)对原有文化结构的延续;(3)文化结构上的嫁接,对原有文化结构加以优化或其他异化; (4)古朴文化的新概念。

  四、解决我国现代建筑与文化的对策

  (一) 研究和创造我国地域建筑空间的特色

  地域概念依据现代地理学理论必须是一个得到历史认同的概念,并且和政区划分相关。就中国的现实而言,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全球化下更显突出。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必须以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基础。根据我国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全国被划分为七个经济区域,这些地区亦是相应的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的重点。如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其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市中心鼓楼商业街的建设中采用了传统建筑风格以求对历史文脉的表达和延续。

北京鼓楼商业街

  北京鼓楼商业街

  (二)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与文化环境

  只有从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出发,深化对建筑环境的深层本质与规律的理解,才能形成人建筑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其现代理念与传统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手法具有原创性,并对中国建筑现代化探索具有深远影响。青年建筑师周恺设计的南开大学综合研究中心结合当代校园文化环境要求,突出了形式特征和空间层次。

  (三)确立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建筑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事实上,地域建筑重视与自然环境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当代建筑师将这些方法加以提炼,用新材料、新技术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福斯特设计的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工程,采用现代技术解决光线和节能问题,形成一个高效能的玻璃穹顶,使建筑向自然界和景观展开,可自供能量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圣雄甘·地纪念馆采用了地域性的建筑材料和当地的建造技术,创造出具有浓厚印度风格的空间氛围。

  (四)地域性建筑语言的更新

  传统的处理建筑材质特性的表现方式是地域建筑文化的基本语汇。建筑师要虚心向民间学习,学会充分利用建筑材质特性因素,使建筑更加紧密地植根于地域环境,形成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例如齐康先生设计的河南省博物馆,力求体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嵩山元代观星台造型意象,创造了具有地标性的建筑。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的对待我国建筑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的优秀风格,同时,运用不断发展的科技作为创新的元素掺入到我国建筑的设计中。我国的建筑文化才能发扬。在不同的地域才能看到愈来愈多的“中国式”建筑精品!

  山合水易机构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or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