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空间文化意境的探索和再创造———龙门坝旅游村规划实践

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5-01-08 | 关键词:旅游规划

  【摘要】建筑师和规划师工作的本质不仅是解决空间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和创造空间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空间的创造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应通过对一定地域的文化与空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文化与空间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文章以龙门坝旅游村的规划与实践为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空间文化的再创造。

  龙门坝旅游村位于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桥河风景片区。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南岸,距神奇壮丽的瞿塘峡,气势磅礴的夔门70km,是以奇特地质景观为特色,集山、水、林、泉、瀑、石、峡、洞为一体的特异地貌型风景名胜区;龙桥河风景片区位于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东南角,途经旱夔门、天坑地缝,是天坑地缝的五大风景片区之一。区内峡谷溪流景色秀美,田园风光清新朴实,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为风景区中的一级景区。龙门坝旅游村是龙桥河风景片区详细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天坑地缝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所在地。范围在东北部,龙桥河沿岸由龙门坝至云龙洞一带约1.43平方千米的区域。

龙门坝旅游村

  龙门坝旅游村

  空间体验与创作立意

  龙桥河长3km多,河水九曲连环,由东向西穿过天生龙桥,流进神秘莫测的云龙洞。整个龙桥河景区前半部分是沿着龙桥河逆向曲折前进的峡谷,属浅中切割的台原型峰丛洼地地貌的典型喀斯特河谷,地形起伏大,坡势陡峻;两岸怪石嶙峋,河谷空间蜿蜒曲折、予人以神秘、变幻莫测的感觉;区内蜿蜒流动的龙桥河清澈见底,两岸青山苍翠,芳草萋萋。隆冬腊月,龙桥河峡谷两岸冰封雪冻,而河谷里却流水依旧,与两岸形成强烈反差。雪后初晴,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逢春夏天晴的清晨,河谷里白雾茫茫,翻滚聚合,变化万千,若是雨天,峡谷四周山顶上云遮雾绕,峡谷里雨雾如青烟薄纱,透过雨雾可见龙桥流水,幽谷人家,宛若仙境。

  经过峰回路转的曲折跋涉,道路越来越难走,杂乱的巨石仿佛把人的去路都要挡住。正在人有些疲惫,觉得是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眼前忽然豁然开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龙门坝开阔平坦的地形,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七八户土家农户小屋散落在田间,鸡犬之声相闻,好一片悠闲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由此,一下激发了设计灵感,这不正是百般寻找的设计主题吗?原来它一直就存在空间环境之中,“世外桃源”的传说也许就是来自于类似地域的原型。后面的工作将围绕这个中心开展。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空间创作的文化主题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空间创作的文化主题

  1、创作的主题

  旅游设施是向游人展示当地文化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将创作主题定为“一扇文化的窗口,一处世外的桃源”。

  2、创作理念

  (1) 从尊重自然的角度,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环境观。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景区旅游设施的规划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设计,体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2) 以点带面,集中体现各地土家文化和周边地域文化,使景区成为一个文化窗口。力求把该地打造成文化的一块品牌,办成文化的窗口,由点及面,把渝、湘、鄂三地土家聚居区有鲜明特色的风俗人情集中在综合文化展示中心展现,使游人饱揽美丽河山的同时,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采。

  (3) 把握文化的内涵,并对其创造性地加以继承

  通过对文化的研究分析,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走制化。而这种文化空间的创造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应通过对一定地域的文化与空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文化与造假古董, 貌似保护实则破坏的误区。

  功能布局

  旅游村整体功能布局可概括为“一个村,两片区”,具有三种情趣。

  一个村,指整个旅游村是一个统一体,功能各有不同,空间相互呼应;两片区,指按功能建筑可分为民俗文化展示的“民俗风情区”和接待游人的“旅游住宿区”,其中前者又包涵四个部分。三种情趣,是指体现农家生活的“桃源村落”、土家文化和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民俗风情街”和“综合文化展示中心”、依山就势体现土家寨错落布局特色的“桃源山庄”。三种不同的情趣,让人仿佛一步一步由山野走入桃源深处,走近繁华村寨。

土家文化和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民俗风情街

  土家文化和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民俗风情街

  空间构成

  从分析可知,龙门坝地区的山型、地势和水系天然具有最佳选址的条件,尤其是“龙脉”、“龙穴”、“水口山”、“案山”等非常吻合“风水理论”的描述。去除封建迷信的成分,先人取名“龙门坝”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这里确是一块适宜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

  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背山可以屏挡北面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风,朝阳可以争取好的日照,缓坡可避免淹涝,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在旅游规划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形特征,使建筑密切结合山水走势,形成疏密有致,有张有弛的布局。这样既减少了土方量,又维持了生态的自然性。

  道路系统

  旅游村道路分三级。第一级是5m的车行道,在旅游村入口和综合文化展示中心各设一处临时停车场,在村的东北部设有集中停车场;第二级是2m宽的游人道路,通向各个景观建筑和下游景区;设有石汀步,方便游客漫步花丛以及通过小溪。

  景观视线

  (1) 丰富灵活的轴线。

  结合场地特点,在地形的转折点和局部高点设置了景观建筑,既丰富了山水景观,同时又起到了视线上的传递衔接作用,形成了高低不同层次上的景观轴线。

  (2) 富有层次感的景观视域。

  建筑与山水相互掩映衬托,构成优美的风景层次,富有深度感,这种风水布局的追求,正好符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技法上所提倡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意境。

  (3) 步移景异的园林特色。

  沿着道路从“水口”入龙门坝,所见景色层次和内容即在不断变化;人们穿行在“民俗风情街”时,可以透过疏密有致的建筑空间,借用牌枋等形成画框,将中景的流水,远处的“桃源山庄”纳入其中,构成一幅幅动静相谐的美景,体现出传统园林空间步移景异的特色。

步移景异的园林特色

  步移景异的园林特色

  创作体会

  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的本质不仅是解决空间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和创造空间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空间的创造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应通过对一定地域的文化与空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文化与空间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国家级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建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家有严格细致的相关规定,必须满足各级规划对其的要求,不能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另外,风景区往往会与人文历史紧密挂钩,或者位于少数民族风情地区。因此,除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外,还要对地域文化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空间文化的再创作,这样才能满足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山合水易机构

  网址:http://www.shsee.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内)

  电话:400-650-6990 010-84098642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or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