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作者:admin | 来源:网络 | 时间:2016-12-19 |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结构、降低经济增长资源能耗,以及推进生态循环经济在乡村地区的集中体现。旅游经济是我国许多乡村地区的支柱性经济类型。但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地区只重视短期经济收益,忽视了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成为普遍现象。为此,必须转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建立一套兼顾经济收益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概括来说,所谓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或战略,就是不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而是从乡村发展的整体出发,在不损害当地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绿色旅游业。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现行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破坏情况严重,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现行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当其冲就是自然环境破坏情况非常严峻。我国绝大多数具备自然风光资源的地区,都积极投身于乡村旅游业的建设之中。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只有少数几个地区做到了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其余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都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越是知名的旅游景区,环境受到破坏的比例与严重性越高。这样的情况不难理解,那些广受追捧的知名景区自然全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当地主管部门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加之国内许多游客尚未养成保护旅游环境的意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热门乡村景点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

  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思维。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个旅游景点若想获得广泛的知名度和源源不断的游客,必须拥有区别于其他地区和景点的特色。但就乡村旅游景区来说,差异化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完全同质化的现象。比如,许多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风景区,都打出了秀山绿水的“景色牌”。当然,并不是说山水不能作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核心元素,但前提是山水必须要有自身特色。可是许多东部沿海乡村景区的山水,并没有什么特色,反而是千篇一律。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三是资源集中利用率低,缺乏集约化思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相对分散,难以形成集约化优势。不同于知名的5A或4A级风景区,许多乡村旅游景区虽然具备了较为出众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可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集中程度却相对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优势。在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乡镇政府仅发挥指导性作用,并未从全局和整体性的高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又着眼长久的战略规划。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村民之间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不友好的竞争,还为自然环境的维护带来挑战。从现实的经验来看,有的风景区承包给私人企业的乡村,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因为有了私营企业的存在,代表当地资源有了统一调度和支配的权力中心,而资源的集约、村民的合作与环境保护也就可以有序推进。

  四是资金供应缺乏,向外融资思维较差。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是资金供应相对缺乏,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陷,制约了旅游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绝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依托乡镇以及县级政府的财政支持,除了少数东部地区之外,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及以下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差,无力支撑乡镇旅游发展所需的全部资金。在此情况下,向企业和个人融资是有效的应对办法。可是许多乡村缺乏向外融资的思维,也缺乏融资的管道,导致资金短缺现象持续存在,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重视环境保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挖掘自身特色,走差异化竞争道路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应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扭转乡村地区环境污染的局面,并着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在这方面,云南省的做法值得学习。云南省曾在着力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导致省内七成以上的乡村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面对此种情况,从2013年起,云南省政府推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旨在用5年的时间,从整体上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再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一套遍及全省的环境保护网络,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个五年目标实施情况良好,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经对全省130个乡村旅游景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其中90%以上乡村景区的环境状况已经达到或接近2003年水平。

  同时,还要挖掘自身特色,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差异化竞争策略,是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非常需要重视的一点。对于多数乡村旅游景区而言,走差异化道路的重点,不在于试图完全区别于其他景点,而在于努力挖掘自身的特性,并用恰当的方式将其最大化,据此作为自身的特色。就这方面来说,云南省乡村旅游景区的做法值得借鉴。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省内乡村景区的自然风光差异不大,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多数乡村旅游区都无法走出一条特色化和差异化道路。在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下,云南省开展了村镇特色工程建设。该工程旨在通过修缮乡村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使之更加完美融入周围的自然风光之中,继而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集中优势资源,拓展融资渠道

  除了自然景观颇为相似之外,乡村旅游景区在发展模式上也是高度雷同。整体而言,我国乡村旅游景区多数采用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资源不仅得不到集中,反而会在内部的冲突中不断消耗。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必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集约化发展道路。具体来说,有两种方式能够达到资源集中的效果。第一是由乡镇政府进行主导。由乡镇政府牵头组建乡村风景区的决策层,其余的村民可以通过入股或劳动力出售两种方式,投身旅游区发展建设中。这样一来,乡村旅游区的优势资源便都能被调动起来。第二是由私营企业承包来发展乡村旅游景区。以企业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不仅具备政府主导能够带来的所有优势,还有其他好处。

  同时,还应拓展融资渠道,获得发展活力。虽然相较于4A、5A级风景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要求较低,但若仅靠村民个人的力量,乡村旅游行业发展依然步履维艰。在此情况下,必须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藉此获得充分的发展活力。一般而言,可以利用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由政府财政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境内乡村风景区的旅游事业发展。这种方式适合东部某些财政状况较好的乡镇,但对于绝大多数地区而言,想要靠政府资金发展旅游业并不现实。因为政府自身的财政状况并不理想,没有充足的资金供给乡村旅游行业。

  第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向企业和私人资本求助。相较于向政府要钱,找企业募集资本的方式更加可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将逐渐超过第二产业,旅游行业的前景可谓十分光明,因此会有许多企业愿意投钱给乡村。而且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社会上的热钱还是很多,这一点从M1(狭义货币)的总量就可见一斑。因此,也有许多私人资本急于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或者说蓝海。对于他们而言,乡村旅游行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将乡村旅游景区承包给企业。由企业来运营乡村景区,村民则通过资源入股的方式,就地转化为企业的雇员,在拿固定工资的同时按股份多寡分红。如此一来,企业有了充足的劳动力,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乡村旅游业也整合了优势资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