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为什么乡村振兴中的项目总是难以落地!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9-07-02 |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以各种具体项目的形式落地农村,拉动经济,脱贫致富。这里所指的项目主要有三类,由各级政府出资支持的项目、由社会资本支持的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支持的项目。本文重点研究由社会资本支持的项目。

 

但从当前运作的现实情况来看,破解乡村振兴战略项目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县域情况逐个破解。比如现阶段引入的建设类项目,就可大致分为都市近郊项目、资源特殊型项目、资源普通型项目、偏远及资源匮乏型项目四类。

 

都市近郊项目成功率比较高,但项目决策容易倾向于“房地产化”

 

都市近郊型项目靠近大都市,拥有其他类别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充足的具备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2倍,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倍;能共享城市的各项配套设施,诸如商业、交通、医疗、教育、文化、能源、产业服务等;可承接部分都市产业和人口外溢,既可以便捷地承接都市外溢的产业,又能获得都市外溢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劳动力资源相对于非都市区域来说仍然是优质的;靠近都市的地方政府干部素质相对较高,管理效率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能给予的各方面支持力度大;近郊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相对较好,便于外溢辐射到这些乡村发展各种建设项目,如各种“农字号”“商贸号”的特色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等,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都市近郊项目成功率比较高,各种资本尤其是社会资本关注度较高,障碍相对较小,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但是,这类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决策容易倾向于“房地产化”,尤其是许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比较急功近利,常常打着乡村振兴的招牌行房地产化之实。项目上马匆忙,缺乏全面规划,不考虑长远发展和IP打造,一旦将“棋”走偏走错就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县域政府的支持政策常常缺乏持续性、长期性和一贯性,受县乡两级政府换届的影响尤其突出。因为这类项目具有资金雄厚、时间较长的特点,但工期到一半时,若逢地方政府换届,则常常会因新一届政府的财政状况、建设思路、债务安排等因素影响而增大项目落地的不确定性。

 

资源特殊型项目特点突出,落地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

 

资源特殊型项目本身拥有突出的自然禀赋或产业资源,地区知名度高,招商引资难度小。这类项目因为特点突出,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再加上专业策划和精心运营,很可能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率很高。

 

这类项目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如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好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比如政府要减税降费、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降低金融融资成本等。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这会间接地影响到项目落实的速度和效率。此外,IP打造和地方政府项目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也会造成资源特殊型项目落地难。这类项目虽然自然禀赋优越,但在IP形象打造、项目整体规划上如何避免同质性、构建自身特色需要精心打磨。如一些县乡的文旅、民宿等乡村振兴战略类项目自身立意很好,但落地过程中却由于缺乏管理,导致建成后少人问津,项目基本“空置”,成本都难以回收。这就需要政府在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要做到提高办事效率、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研究。

 

资源普通型项目易陷入同质化陷阱,需要专业运作优化

 

资源普通型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即使通过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对项目进行优化,也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建议放弃正常市场化投资,可以从政府层面进行扶持,以清晰的全域产业规划,集聚力量,慢慢发展,打持久战。第二种情况是项目经过优化后,具备经济投资价值的。目前县域地方政府遇到难题最多的正是这类项目,有一定的资源但并不突出,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优化项目需要极其专业的运作,对地方政府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那么这类项目发展困境如何破解呢?

 

从实践经验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种项目对县域层面的产业、人力、市场等资源条件和县级各方面配套设施条件关联度最大,需要从县域层面营造更好的大环境。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地方政府层面存在战略不清晰、缺乏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当地情况,对引进的项目如何定位和运作比较模糊;不清晰、不明朗的地方政策导致投资商和开发商不敢贸然进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对该类项目支持力度有限;政企合作存在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喜欢插手企业的具体业务,或者将政府应该负责的事项推给企业,职责不清晰也容易导致“懒政”行为,从而导致项目推进缓慢;多主体的合作机制缺失,该类项目涉及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开发商、投资者、区域运营管理商等,多一个主体,关系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增加,项目落地难度也呈几何级数增加;缺少投资商和开发商,科学的规划和有吸引力的政策是吸引投资商的基础,目前很多县域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商;缺少人才,在县级层面,因为工作地点、待遇、编制以及人才本身的稀缺性等多方面原因,很难有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专业人才。

 

项目环境层面,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生态差、消费能力不足,是很多县域经济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年虽然中央政府对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政策真正落实到具体县域管辖下的乡村总体占比依然有限,经济环境的好坏不但涉及到项目落地的难易程度,还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长期的引资发展能力。

 

项目开发操作层面,开发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能力欠缺。据不完全统计,投资操盘乡村振兴项目的企业中除有少量农业开发企业外,大部分是其他盈利能力极强但是现在又亟需转型的企业。据调查,目前,投资乡村振兴项目的企业中,地方传统中小地产开发商和采矿企业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对于乡村振兴项目普遍缺少经验,往往急功近利。乡村振兴战略下引进的项目一般都是大体量、综合性、长周期的投资,对开发企业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项目科研立项、顶层设计、概念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产业导入、招商运营、营销宣传等都需要专业的实操能力。而市场上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很多项目都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根本无法落地。开发企业很难找到真正有实操落地经验的专业服务机构。短期内,无法出现一批成熟的、有足够专业能力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服务机构。

 

另外,还有偏远及资源匮乏型项目。这类项目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没有可挖掘的自然和产业资源。现实情况是部分农村空心化,留守劳动力极少,既没有消费人群,也没有消费能力,这类项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实施的难度都极大,一般社会资本不愿介入,主要还是要靠加大各级政府在各类公益项目的投入来逐步改善环境。

 

多措并举促使乡村项目有效落地

 

从县域政府的角度要做出全面系统化的安排,对引入乡村的项目要纳入全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通盘考虑。建议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力争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集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久久为功。积极发挥各种渠道,缓解地区财力不足问题。积极创新、主动尝试,建立明晰的项目推进范式,明确政府具体负责部门以及其在该类项目中的角色定位、责任和办事规程,以此可以促进项目参与各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帮助项目快速推进。政府主导,整合多主体的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人才、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吸引力。要建立各级项目充分授权机制,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PPP模式,高起点规划,打通民营经济与政府之间合作的桥梁,发挥后发优势。加大县域经济行政主导力量的支持,尽快建立可操作性的容错机制。当前,很多地方存在行政主要领导畏难惧险、害怕担责、追责,一味求稳求安的问题,做“太平官”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打破“为官不为”僵局的原因。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接地气的、可操作性强的容错机制,激发行政官员敢于担当、争相干事的优良作风,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

 

从项目环境角度出发,面对我国很多县域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生态差、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要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改善经济环境,而经济环境的改善又能大大提升地区吸引力,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优先投资对地方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商有影响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产业发展对某些基础设施尤为依赖,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备,招商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银行资金,资金投放要在全域产业规划的“一盘棋”下,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发挥市场专业服务机构的协作作用。对这些产业生态差、消费能力不足,县域经济条件平平的地区在引导项目落地时,更需要专业机构配合做好全域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同时提升地区营销能力,集聚力量,挖掘资源,扩大地区知名度。

 

从项目开发操作层面出发,针对开发企业存在的能力与大体量、综合性、长周期的乡村各类项目建设不匹配的问题,应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尤其针对社会各个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组织和企业,通过专业服务模式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优选不同环节的服务机构组成产业联盟,共同为乡村振兴项目服务,可以确保项目自始至终都有专业的顶级专家指导把控,实现项目不同环节的顺畅性,大幅提升项目最终成功落地的概率。对于偏远及资源匮乏型乡村类项目,要从全局角度着眼,果断放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投入,实施退耕还林,进行生态涵养,有的未来还可能发展旅游,对这类地区主要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规划,以精准扶贫为目的适度展开一些小型财政可承受的项目。要充分挖掘地方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在顶层设计和运营管理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各个环节都可以和市场上优秀的专业服务机构强化合作,合力解决乡村振兴项目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