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如何做到1+1+1﹥3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9-07-17 | 关键词: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一、推进三产融合政府如何扮演新角色?

 

通过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创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完善机制带动融合、加强服务推动融合等措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培育融合主体,以融合性实力增强国际化能力

 

农业的国际化不单是大量进出口,而是有能力全球布局和主导定价,畅通各种渠道并有能力营销各类产品。从民众教育层面,提倡开发爱农知农务农趣味教材和学习活动,增强大众对于乡土的了解和热爱。

 

当今中国的农业从产品产量和质量等很多方面都在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主导性,未来的课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地面优势”变成“空中优势”,这需要政府融合性地制定实施方案,也需要战略性地投资和长远规划。

 

2、加大项目支持,给高质量发展和高投入项目一个好舞台

 

如今对乡村经济的投资规模已日渐提高,但由于乡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以及实质内容资源的缺失,这些高投入也因为高风险而落实很慢,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细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落实高投入期望。

 

3、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扩展都市农业与城市郊区的新思路

 

休闲农业、美食体验、仓储物流服务、特色旅游等新型的都市农业范畴日渐明晰,这些产业本身就需要融合发展,并在政策和配套服务上对它们给予关注。政府应协助都市农业经营者打造对农业的接受和欣赏模式、形成都市农业品牌,并推动它们对乡村经济的品牌带动力,让都市由于这些品牌而更具生态和文旅价值。

 

随着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不断涌现,城市近郊也逐渐成为规划中的新亮点,但是目前针对大型都市近郊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规划还略显不足,对近郊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的相关政策还不够明朗。应该在近郊升级改造城市的配套服务业,试点创新型都市田园综合体,建立多元性质土地联合开发模式。这样才能让近郊拥有活力、疏解城市功能,同时拥有自身品牌,吸引城市人消费。

 

4、开展示范引导,智能农业未来图景规划

 

智慧农业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政策的研究重地。怎样把智能农业的交互性、规模性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主体的多样性进行对接,需要更具体和精准地研究及推广。政府要引进更多国际资源和都市资源来加速这一过程,使落后的地区更有科技上的后发优势,并逐步规划现代农业的未来图景。

 

日本是较早提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国家,其“六次产业化”的概念和实践给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利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实现价值提升

 

在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极为注重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关联环节的整体优化, 借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平衡农业价值链利益分配。围绕第一产业为基础, 日本通过颁布《农工商促进法》《农地法》等法律, 密切各行业之间的联系; 借助各类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直销;联结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 推动跨行业和多领域深度交叉合作;强化农工商之间的联系, 实现农村各产业之间的有机整合。

 

2、 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实施差异化策略

 

在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整体上遵循“市场导向、坚持质优、差异发展”的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构建全渠道销售模式的同时稳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 力图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本地;注重实施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 、围绕农业作为主体发展各类相关产业

 

在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始终围绕农业为核心发展各类相关产业, 坚持以农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同时, 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结合地区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性功能优势, 挖掘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多重价值, 实现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积极开发农业生态功能, 推进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发展, 发挥农业在水土涵养、空气净化、景观布局等方面的价值。

 

4、 致力于保障本土化产业经营主体权益

 

在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政府及相关部门长期致力于本土化产业经营主体权益的保障, 尤其是保障农户的各项合法权益, 避免出现大型企业与农户之间由于资本实力差距、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农户利益受损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出台财税金融、技术支持、人才保障等相关政策, 优先支持本土化产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六次产业化中的孵化成长, 注重保障本土化产业经营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

 

5 、强调行政主导的同时积极释放政策红利

 

在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行政主导色彩较为浓郁, 这同日本的工商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一致。日本政府积极利用行政权力, 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颁布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破除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的制度阻碍, 并在农地、财税金融、生产经营、行业协会等多个层面均推出了各类有利于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借助政策红利释放助力六次产业化发展。

 

除了日本外,引领世界的台湾农业,也称得上是一二三产业完美融合的标杆。台湾飞牛牧场是一家以乳牛养殖为主的休闲农场,总面积约120亩,包括了牧草种植、乳牛养殖及约50亩的营业面积。牧场分为农业经营体验区、休闲活动区、农业景观及自然生态三个区,其中,农业经营体验区分为牧野风情区、飞牛广场——大草坪亲子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分为游客服务中心区、农民研习训练区、有机蔬菜展示区;农业景观及自然生态区则分为蝴蝶中心、休闲农场研究发展及计划保留区。

 

台湾的每一个休闲观光农场都十分注重这一“导游”环节,且绝大部分导游都会不遗余力的推介。“飞牛牧场”导游告诉游客,在“飞牛”,农产品有四次消费:第一是养牛,第二是杀牛(屠宰、加工),第三是卖牛(牛肉、牛奶);第四是吹牛(文化创意)。“四消”的概念,正是品牌的四次传播,构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完整传播。

 

体验性营销在农产品营销中最具优势,通过直接、鲜明、生动的展示,游客不仅对品牌的印象十分深刻,而且信任度将大幅度提升。飞牛牧场通过设置蝴蝶、中草药的养殖科研基地,对外提供科普学习的场所。游客可以制作个人创意的奶酪产品,可参与泥塑奶牛彩绘或以飞牛为主题的创意绘画等活动。牧场还通过制作自身品牌的奶产品对外销售,游客可参与有机蔬菜的种植、浇水、除草等活动,同时将成熟的有机蔬菜作为绿色食品对外销售。

 

飞牛牧场正是透过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界面进行转换并衍生出有特色的产品和有创意的体验服务,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过持续的经营和引导都市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应该怎么走?

 

1、大数据产业促发产业融合

 

融合和跨界的能力是新时代产业兴旺的新动力,特别是乡村经济的舞台上,整合与创新将成为新星,深度理解事务之间的关联比单纯的生产和投资更重要。

 

乡村经济大数据的开发已经箭在弦上。历史数据的积累以及依托高科技采集的数据,都会成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引擎,目前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落实数据应用场景和具体模式。对于中国乡村无数散户和日益成长的大户这些不同对象,大数据于他们的意义、价值和使用积极性都需不同的开发方法。从大数据的板块来说,天空地融合、海陆融合、固定与可变生产资料信息的融合,产品信息与销售信息融合,同步综合处理及运用大数据就是智能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序曲。

 

2、农产品全产业链创新种植、种质(资源)创新

 

新型种植模式最常见的为“移花接木”,比如嫁接、异花授粉等。

 

农产品品牌打造

 

按照农产品的性质,农产品品牌的塑造都应独具匠心:一是原生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二是深加工农产品。

 

包装流行创意

 

给普通农产品加上新颖的包装物,使其更加生动化。

 

泛农业产品创新

 

各种器具如蔬菜嫁接机器、植物生长灯、太阳能杀虫灯、水果采摘器、遥控机、果蔬净化机等。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农产品谋新的衍生物,例如利用农产品元素打造创新的文化产品。虚拟的如动漫游中大量应用果蔬形象,“果蔬连连看”、“植物大战僵尸”、“水果部落”;伦敦摄影师CarlWarner亲手搭建的美食果蔬梦幻王国。实体的如游乐设施、园林景观、异形建筑、果蔬人……

 

3、乡村经济载体自身的融合

 

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繁荣意味着主体和载体的多元化和多维化。随着农民自身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的更迭,青年一代对城市生活的了解、关注和参与与日俱增,他们对自身的生产效率、生活志趣都有了更自主自觉的规划,与城市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不断提高。所谓缩小城乡差异,也在于农村经济主体和载体自身的思维、心态及立场。

 

对于一个农民或一个乡村家庭,生产和生活、投资理财保险、教育就业劳保,很多东西需要城市经验机构一体了解和协作开发。目前在乡村经济社会投入的各方都积累了很多生产生活数据,开发乡村经济新信息和数据也成为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的新路径。

 

4、引导各类城市服务业的乡村落户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各类服务业会逐步落地乡村,特别是就业服务、物流服务、环保服务、银保服务、设计服务,甚至是资产交易和资产管理服务。这需要各种创新与尝试的机会,各种资源的互动开发,也需要尽快打磨商业模式和推广方式,从而实现丰富乡村经济和回报投资的共同目标。双方应该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共赢机制,以及对彼此的学习和理解的动力。

 

5、建立多元完善的辅导机构,形成高效发展的协同社群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产一官一学”的协同发展。每年组织专业学者开展培训,针对社区成员的差异,分类进行社区教育,培训经营者专长,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引导当地人和回乡青年在实践中学习进阶。长期开展的社区教育,形成了“产一官一学”的协同社群,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陆目前开展培训最多的是社会机构,与学校发展是断裂的,没有这样的基础铺垫,青年人想回乡创业的意愿不大。但十九大对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等的重视足以吸引大量群体重视这样的发展。

 

农业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基础性作用。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扶持。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和转变产业功能,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保障农业的稳步发展,加速迈进现代化农业的新时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