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9-08-06 |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

 

对乡村产业的再认识

 

乡村产业是植根于乡村,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的的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地域特色鲜明、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

 

乡村产业源于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主要包括农业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产品主要涉及第一产业主导融合产品、第二产业主导融合产品、泛旅游产业主导融合产品、商贸物流产业主导融合产品、科技产业主导融合产品五大类。

 

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

 

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业态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农业文化、农业教育、农业旅游、乡村康养、乡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各地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创响特色品牌约10万余个,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00个。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原来单纯的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涵养生态、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农业农村资源,发掘资源潜在价值,已经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通过拓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的功能,让人们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了解乡村民俗;通过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居民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我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户经营主体已受到严峻挑战,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关键性意义。

 

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构建:各地发展企农契约型合作模式,已有1亿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推广利益分红型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股份合作型模式,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截至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层次不断提升,返乡下乡人员50%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创业,近90%是联合创业;载体不断增多,认定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1096个。

 

我国乡村产业的问题瓶颈

 

产业特色不明显: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产业也在遍地开花,但是,在乡村产业不断加快的同时,农村铺天盖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潮”“农家乐”“采摘庄园”“垂钓庄园”“开心农场”等一大批体验式农家旅游点和大批“葡萄种植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薰衣草种植基地”等大规模的带有农业观光性质的项目,最终导致我国大片农村地区各自为阵、重复建设,使乡村产业出现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产业不兴旺等问题。

 

产业融合度不高:在我国乡村产业中,产业间分割明显,产业链短,产业融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农产品生产类产业以供应原料、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很少进行加工与销售,并未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式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在整合农业资源方面,多依靠当地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等产业,其形式比较简单,对区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传承较少,新元素、新产品与新业态引入不足,产业链条有待完善。

 

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乡村产业来讲也不例外。近年来,虽然乡村产业技术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农业现代化程度仍然偏低。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三是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

 

品牌效应不强:品牌打造是乡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乡村产业经营中,小规模农业生产者是市场的主体,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仍然是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生产者数量众多且生产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模式,通常会导致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区域品牌。再加上多数生产者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质量检测监控跟不上、产品质量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

 

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乡村产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未实现全覆盖。乡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乡村产业的未来趋势

 

未来乡村产业更趋特色化

 

特色产业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凭借独特资源条件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产品的品质以及特定消费市场的特殊农业类型,要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两个要素。

 

1)地域特色

 

环境特色:绿水青山可以通过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实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一些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污染较轻或无污染,具有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先天环境条件。

 

物种资源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珍、野、稀、名、特物种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是特色农业的重要基础,很多地理标志产品就是以特殊物种资源为条件的。

 

气候特色:特殊的气候特色不仅造就了特色物种,也形成特色产业类型,气候特色不仅可以生产特色农产品,还可以通过气候差、季节差获得市场空间。

 

2)文化特色

 

农业文化:桑蚕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面食文化、桃文化、梨文化等是大家熟悉的农业文化类型。

 

耕作制度:稻鱼共作生态文化、循环农业文化、旱作文化等。

 

景观文化:水田文化、梯田文化等。民族文化:如民族纺织、印染、特色手工艺等。

 

未来乡村产业更趋融合化

 

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有利于培育农村新业态,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形成集聚效应,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

 

1)延伸产业链:通过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者增加中间环节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形成包含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甚至休闲旅游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模式。

 

2)提升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是指在不延长产业链的情况下提升现有产业链的整体质量,使得现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向高科技化和高附加值化进行转变,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流入该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孵化新业态。

 

3)整合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就是以市场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加减法则对原有产业链进行重新整合,重塑产业链,衍生新产业。

 

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融合会使参与主体复杂化,因而只有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使得各方同心协力,形成更大的合力,实现“1+1>2”的局面。

 

未来乡村产业更趋现代化

 

乡村产业现代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乡村产业的兴旺必须以产业现代化为载体。

 

1)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技术对土地、劳动力、生产工具等资源的替代,实现绿色发展;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贡献;能够促进乡村产业高利用率、高制作效率、高品质地发展。推进乡村产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激活各个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关键在于解决科研和市场之间的脱节,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2)深化农村改革: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盘活资源要素,如何激活市场主体,其核心问题是合理处理好农户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深化农村改革关键就是要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乡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3)强化金融支撑: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强化农村金融支撑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优化财政投入结构,鼓励地方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丰富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三是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抵押担保制度,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适当增加乡村产业的信用贷款。

 

未来乡村产业更趋品牌化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载体,能够提高商品的市场辨识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强乡村产业的品牌建设是顺应社会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

 

1)选准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乡村特色产业品牌的市场服务及价值的最集中的体现,通过创新经营理念、优化包装设计、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大宗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品牌化。

 

2)建设品牌体系:注重公共品牌塑造,产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的创新。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服务与推进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市场的形成,建立公共品牌与产业品牌相互融合的品牌体系。

 

3)创新品牌传播:拓宽营销渠道,打造个性化营销平台,提升用户传播价值,通过现代移动信息平台,实现服务与传播一体化。做好公共品牌使用的监管,使品牌成为产业开发,市场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