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做到以下要点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20-06-06 | 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点

特色小镇建设目前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掀起了建设热潮,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成为了其中的重点。

 

特色小镇规划是在统筹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生态保护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结合产业运营与城镇运营,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提升,对城市土地进行集约运用,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建设指引性规划,是一种各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其重点是要处理好小镇发展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住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做到以下要点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点


一、尊重现有肌理,保留传统记忆

 

特色小镇要想不落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就要从自身发展基础上找突破,在尊重与顺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规划创新,同时在情感上也保留一份对小镇过去的记忆。2017年7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规划要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错落的天际线;要尊重现有路网、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下细致功夫解决老街区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在风貌上,新建区要延续传统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二、传承历史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经过上百年、上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既是小镇的文化核心,也是其特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过去,在我国“运动式”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城市文化遗存被遗弃,高楼大厦入侵,导致城市本身特质逐渐消失,“特色化”无从体现。特色小镇在规划中,应将独有的历史记忆作为塑造特色与培育精神标识的核心,实现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活化传承之间的协调。

 

《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应“保护小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同时应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

 

二是传统生活印记保留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协调。

 

即在保留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空间、环境、肌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求,推进设施现代化、规划人本化、生活便利化、服务完善化、环境生态化,实现基于功能需求之下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点


三、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到底

 

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在实施中,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编制、审批部门和技术标准等存在一些差异。特色小镇规划作为各种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型规划,必须坚持“多规合一”。即在“信息及业务管理、审查审批、批后监管”统一的协同推进下,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为基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在没有新增规划的情况下,在一张底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一张蓝图”,统筹考虑,避免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出现矛盾。

 

四、以人为核心,服务于民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造房子,而是要促使农民真正的转化为市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因此,特色小镇的规划要以居民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一是通过完善、人性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大到银行、商店、邮局、医院、学校,小到休闲小品、公厕、自动收费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为居民打造完整的社区空间,形成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通过公共交通,与工作区域实现有效联动,形成合理的就业半径;三是为居民打造多样化、分散布局的休闲空间,包括健身公园、露天营地、社区活动中心等。

 

五、产城一体化,实现职住平衡

 

产城一体化从城镇角度来说,是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有效融合,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根据其发展需求及集聚的人口特征,配置相关的服务配套;从居民角度来说,是实现就业、居住与生活的融合,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与生活空间。产城一体化包括五大要素自身的融合以及之间的相互融合,即产业要素、服务要素、生态要素、空间要素、交通要素。

 

产业要素是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聚集的人口,构建了城镇化的基础;不同产业以及不同产业聚集的不同特征人群,对服务、生态、交通以及空间的需求各异,决定了小镇的发展方向及外部呈现;

 

服务要素是保障:包括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需围绕主导产业及核心企业的需求进行布置,一般呈现聚集式布局。生活性服务包括学校、医院、邮政等公共服务,以及银行、电信、超市等城市商业服务,其布局一般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完善化、组团式布局。

 

生态要素是基础:在现代服务业及智慧产业火速发展的今天,当产业已经逐渐摆脱矿产、电力等资源的限制时,生态要素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及人口聚集的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端人群来说,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有着极高的吸引力。生态要素除自身拥有的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绿地系统、人文景观风貌等后天规划的。

 

空间要素是载体:空间是产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之间的有效合理安排。根据主导产业对交通、周边环境、相关配套产业的要求,以及产业人口对居住、服务的要求,进行相对应的空间布局。反过来,合理的空间布局,又会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交通要素是骨架:服务于产业的生产性交通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其关键一是要与外部道路形成便利的连接,二是处理好与城市生活交通的关系。生活性交通应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型交通布局,方便人们出行,并倡导绿色交通、慢行交通体系。

 

六、空间布局集约化,重点在于提升现有功能

 

传统的“摊大饼式、贪大求最”的做法,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我国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应在统筹考虑产业基础、生产力布局、服务设施、人口分布、资源现状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界定规模范围,坚持紧凑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可能激活、提升原有城镇功能,增强现有设施的使用率,避免盲目的大拆大建与重复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各功能区之间的融合,适度对土地进行混合规划,尽量降低成本。

 

空间集约化,一方面是基于国土空间的优化及经济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特色小镇本身的发展需求。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指出,创新发生的关键是、“密度”与“浓度”。密度是指企业在一定区域聚集数量的多少,而浓度指的是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连接。只有来自不同领域,或处于同一领域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交流融合,才能诞生创意。因此,集约化、关联性强的空间布局,对于依托创新发展的特色小镇至关重要。这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适度超前的规划,另一方面还需要新技术的辅助,比如互联网技术、虚拟技术,可大大提升规划的科学性,通过虚拟世界的联通,弥补一些时间、空间上的分散割裂问题。

 

七、基于城市运营,实现规划的经济价值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不是简单的基于功能实现的空间落地,更多的是站在城市运营的角度,通过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空间安排及系统搭建,为城镇的整体有效发展、资源溢价、投资增值收益等奠定基础。因此,规划讲究的不单单是功能的落地,更重要的是要产生价值。比如,国外很多机场、地铁站,诸如波特兰国际机场PDX、日本新宿地铁站,通过土地混合利用策略,充分利用交通集散的人流,与饮食、超市、日用品商店等多种业态混合配置,将人流变为商流,既方便了旅客及办公人群,又带来了极高的商业价值。

 

特色小镇规划是集小城镇适用的产业规划、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规划及风貌设计、基础设施规划、文化挖掘研究、旅游规划、新技术的应用、体制机制创新和规划建设管理的行动计划为一体的综合规划,是全新的、不一样的规划,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综合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所不能也不宜叠加在一起的建设指引规划。因此,不能按照其他小城镇的规划思路来做,在规划上要创新,要注重小镇的特色和吸引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