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透过“标本”分析局势,一份“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请接收!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7-11-10 | 关键词: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作为当前开发项目中的“香饽饽”,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投资开发商,都在找寻恰当时机将现有资源同特色小镇挂钩。然而,特色小镇既是一把直指第三产业傲人成绩的“利剑”,更是一把可能造成项目不上不下、潦草收场的“双刃剑”。

 

怎样用好武器、实现项目的成功?山合水易从“模范标本”的分析入手,告诉你特色小镇建设如何直指成功、避免“自伤”。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一、标本·特色小镇的模范样式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特色不是小镇的形容词,而是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的核心元素。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

 

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发展使命: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转型升级的试验田。示范小镇可以从市级开始,升级到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特色小镇要有领跑者,为建成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树好典型、做好榜样,带动其他小镇比学赶超。

 

二、问题·发展中的思考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特定阶段产物,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在特色小镇受到高度关注并形成建设热潮之际,对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于当前已经形成并显现的问题,更需要冷静思考——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1、运动化倾向:一哄而上争名头

 

根据三部委计划,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截至2017年8月,申报住建部的国家级特色小镇数目已完成目标数量的40%,各地方的小镇培育项目更是不计其数,策划公司和开发商闻风而动,特色小镇建设有可能在现有上行下效的体制下变成一个运动化的倾向。

 

上级规划“理性僭妄”与地方建设“吃力跟随”,使小镇建设忽视了对于发展逻辑的研究,出现了一哄而上争名头的运动化倾向。有些小镇很可能没有优势产业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具备特色小镇培育的土壤;有些未能实现特色资源“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转化,只进行突击式、运动式、表面化的造镇、引资、搞旅游、建文化广场……没有明确自身定位和实施动机便盲目崇拜、邯郸学步,导致“面子工程”“生搬硬套”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旅游性破坏”和“规划性破坏” 。

 

2、圈地运动:房企布局引忧困

 

土地、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两块“巨石”。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特色小镇可以获取大量的低廉土地,通过资金注入开发远郊大盘或产业园区,再经过特色小镇的包装便能获得政府或客户的追捧。

 

不同于政府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次性的项目,特色小镇对资金储备需求大且回收周期长。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仍然没有成熟的开发盈利模式,难免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各大房企在概念设计和愿景描绘上费尽心思,但往往在中后期经营中暴露动力不足、目标偏离等问题。企业转而通过销售部分商铺来维持现金流,导致商铺零售经营,由产业集聚布局转为地产商简单的物业销售模式。另外,“圈地运动”会拉高土地成本,对其他特色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地产一家独大,背离特色小镇初衷。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3、机制僵化:小镇活力待激发

 

在权责归属方面,小镇建设出现多个名目、多头管理的问题,不同政府部门承担不同职责:三部委、文化部、林业部、体育总局、农业部……结构松散,行政效率有所影响。同时特色小镇的土地开发权利关系复杂,供需结构不平衡、激励机制不完善,使得特色小镇的建设机制僵化。

 

4、缺乏关怀:人本理念被架空

 

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实际上同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同源。实际上,在高举“产镇融合”进行大规模产业建设和项目引入时,特色小镇一定意义上变作了“产业容器”,或者“包办生活配套的大院”,功能分区弱化。生产对生活造成挤压,外来人口对本地人口形成冒犯,工业文化对于乡村传统的蚕食,包括房价在内的物价先行上涨,规划中的“人本思想、生态宜居”服务于假象的“人”而走向真实“人群”的对立面。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三、指南·成功创建的示范文档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特色小镇是一个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高端要素、诞生创新因子、孵化新产业业态。作为政府探索供给侧改革的产物,特色小镇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自身是否可持续。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选择一个正确的核心投资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无论是建筑景观、环境景观还是整体气质,都要展现“小而美”, 而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和生搬硬拼。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市场化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强化产业创新发展。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镇建设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