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乡村旅游发展的六大方向和六大保障!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山合水易 | 时间:2018-05-10 |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一、明确六大方向

 

1.重精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2.重生态:注重乡村生态优势转化

 

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3.重产业: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在乡村旅游方面重点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4.重传承:推进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适度利用

 

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5.重扶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6.重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

 

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

 

二、夯实六大保障

 

1.农业产业保障:更特色、更安全、更科技、更优质

 

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2.设施环境保障:更便利、更卫生、更美观、更联通

 

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乡村环境方面,强调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生态环境方面,强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要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3.规划保障: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

 

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4.土地保障: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

 

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5.财政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

 

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6.人才保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造就新农民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五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三、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

 

1.产业兴旺是重点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

 

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要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2.生态宜居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态饭”,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兴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3.乡风文明是保障

 

当前,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蔓延。

 

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4.治理有效是基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生活富裕是根本

 

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和“贫血”。

 

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振兴乡村,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四、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1.解决“钱”的问题

 

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首先是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其次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解决“地”的问题

 

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比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

 

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3.解决“人”的问题

 

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重要战略方面,包括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等;重大行动方面,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重大工程则有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等近30项。文件对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也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

 

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能逆转。但今后人口回归回流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外流趋势正在放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