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北京助什邡打造特色新农村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0-07-22 | 关键词:

红豆村村民黄光宇的农家院近几天接待了好几批前来踩点的游客。

  这几天,什邡的农家院“感恩人家”访客不断,作为红豆村旅游示范户,他们接待了好几批踩点的客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厕所再搞一下,以前不知道城里人对厕所要求这么高。”小院主人黄光宇说。

  因一棵1200多年树龄的红豆树得名的红豆村,是北京援建什邡的特色村落。北京从重建规划开始,就考虑产业发展,投资800万元为该村建设红豆树广场特色婚庆中心,开发婚庆产品,着力将红豆村打造成西南第一“婚庆民俗文化村”。

  结合农房集中点建设,北京共投资6350万元建设什邡新农村,帮扶12个特色村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并通过实施供水、排污、道路、沼气、供电和光纤“六进村”工程,优化居住环境,推进山区城镇化进程。

  朱家桥村挖掘李冰导洛通山的人文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产业;下院村和箭台村则将重点打造猕猴桃和大棚蔬菜花卉产业……经过重建的12个特色村,村村都有特色产业,农民不仅居住条件改善,更重要的是收入增加,安居乐业。

  共同规划 实现特色村构想

  重建前,红豆村农民的收入来源靠烟叶种植。虽然红豆树远近闻名,但如村支部副书记李波所说,“地震前,村里一直想利用红豆树做些事,但是没有资金,也不知该怎么搞。”

  援建中,北京前指了解到村里的想法,便同什邡市政府商议,依托这些独特资源,在重建中请专业机构设计规划,充分挖掘各村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把生产和生活、安居和乐业结合,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沿山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不同产业,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村。

  箭台村重建规划图上,以景观花卉大棚为中心,由金带河旅游带串联的观光区、居住区、产业区呈发散分布。而马祖村读经品茗、垂钓采摘的农禅休闲文化已成亮点,现在马祖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千人,村民开餐馆、茶馆,实现增收致富,“现在每月能挣五六千元,比以前一年挣得都多!”张大嘴茶园的老板张福贵说。

  完善硬件 为发展提供条件

  禅心湖涟漪荡漾,湖心木桥和凉亭中散坐着垂钓的游客,湖岸一幢幢灰瓦白墙的民居整齐排列,这是什邡马祖村的现实写照。

  依靠北京援建,马祖村着力打造马祖故里核心景区,修建了马祖寺故墙、马祖书院、马家大院遗址、禅心湖以及禅文化长廊等,还建了300亩采摘园区和2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吃、住、行、游、购、娱”应有尽有。“由于缺乏资金,原来打算用5年建成核心景区。没想到北京援建,45天就让我们梦想成真!”谈起马祖村的变化,村支书杨福善激动不已。

  下院村有猕猴桃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猕猴桃渐成规模。“以前要靠人挑水上山浇灌,现在建了喷灌设施,渠水引上山,打开阀门就浇地。”村支书魏先全说,下院村未来将以农业为主,用猕猴桃种植带动采摘旅游。

  宣传推广 扶上马再送一程

  大泉坑村烟叶、下院村猕猴桃……说起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北京前指常务副指挥张力兵如数家珍:“我们要帮特色村的农产品走进京城。‘输血’更要‘造血’,希望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为让什邡的名优土特产早日打入北京市场,援建者和当地政府共同寻良策,找渠道。2009年中秋节,北京市商务委专门举办了一次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物美、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入川调研。2009年9月,川西猕猴桃、雪茄、腊肉等54种农副产品摆进了北京超市。

  眼下,什邡市和北京前指正策划通过媒体,在全国范围邀请汶川地震志愿者、援建者和灾区的情侣,凑够99对在红豆村举行集体婚礼。“这个事既有意义,又可以帮我们扩大宣传,到时候,说不定全国都知道‘感恩人家’了!”黄光宇高兴地说。(王飞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