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北京乡村旅游形成若干产业集群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未知 | 时间:2010-08-02 | 关键词:产业,集群,若干,形成,乡村,旅游,北京,

2007年以来,根据丁向阳副市长提出的打造“一区(县)一色”、“一沟一品”的工作要求,北京市旅游局对全市资源特色鲜明、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旅游沟域带区分期、分批进行了规划设计,旨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以“一沟(带)一品”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努力培育独具特色的沟域带区旅游经济带。

 

北京市旅游局目前已经完成了33条沟(带)的“一沟一品”规划,并形成了《乡村旅游“一沟一品” 规划汇编》(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成果汇编。对乡村旅游沟(带)进行全方位创意策划,是进一步体现和彰显各区县乡村旅游沟(带)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旅游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和产品升级改造的系统工程,为各沟(带)挖掘区域特色、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新型业态、创立特色品牌、形成个性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今后沟(带)品牌建设和发展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加强“一沟一品”规划建设,逐步引导乡村旅游产业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传统乡村观光旅游向现代都市休闲转变,从注重经济功能向注重发挥旅游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功能转变,努力把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北京市旅游产业新的业态。这一举措颇具实践创新意义和前瞻性。

 

北京沟域带区旅游发展具备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探索,北京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凝练出适应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72字”方针,即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政府部门联动、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打造新型业态、推动产品升级、政府组织公关、实施社区营销、推行标准管理、引导行业自律”。实践证明,上述方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脉络清晰,成绩显著。近几年,除33条“一沟一品” 规划外,北京市旅游局完成了77个“一村一品”特色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打造出4个新业态聚集区。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在 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对今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其中包括加快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主要工作包括: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规模调查;建设5个乡村旅游示范沟域带区项目;打造3个乡村旅游新业态混合聚集区;建设生态小屋休闲示范区。研究出台《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意见》,指导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举办北京首届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33个沟域带区规划项目的及时完成,北京市沟域带区旅游已经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健康轨道,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先行、有据可依;基础扎实、后劲十足;管理到位、措施具体得当。应该说,依据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将会更加有声有色,将会实现“一方沟域养一方人,城里人休闲了、沟里人赚钱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大效益相得益彰。

 

沟域带区旅游经济发展坚持特色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北京市旅游局对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是,沟域带区旅游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前提,系列沟域规划中的开发建设项目均考虑到了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问题,积极实践绿色环保理念。通过沟域廊道沿线景观美化,各主要居民社区及周边景观化建设,对绿地覆盖率、环境质量指标进行限定,加强游客和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落实,使北京市的沟域带区旅游发展充满后劲。

 

“一沟一品”彰显特色

 

北京乡村地域广阔,各地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北京市旅游局在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始终坚持“一沟一品”的旅游发展思路。已经编制完成的沟域带区发展规划涵盖了北京周边具有发展沟域经济条件和禀赋特征鲜明的绝大部分地域,主要包括:昌平“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房山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带和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带;延庆县妫河乡村旅游带和葡萄酒庄聚集区;怀柔区怀九河多彩休闲带和“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密云县云蒙风情大道和101农耕休闲产业带;平谷区穿越平谷休闲带和“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等。

 

根据各区县特色,北京市“沟域带区经济”初步形成了5种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发展模式:以密云县汤河沟域带区“紫海香堤”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先导模式,以怀柔区“雁栖不夜谷” 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主导模式,以房山区“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为代表的龙头景区带动模式,以延庆县“百里山水画廊”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模式,以门头沟区 “明清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展示模式。对地域文化特征的把握给不同的沟域带区旅游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更加“有看头、有想头、有嚼头、有玩头”。重视对各沟域带区特色的开发,避免了旅游开发的雷同和旅游产品的同质,使北京市乡村旅游卖点突出,更具魅力。

 

营造乡村野趣田园风光愉悦城里人

 

在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中,通过对城里人消费特点的分析研究,京郊旅游的开发充分抓住城里人希望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重点突出乡村的野趣、自然景观与淳朴的民俗风情,主打“休闲文化”、“户外运动文化”等。通过果树采摘、农作劳动的展示和参与,民间娱乐性的体育赛事包括从一般的郊游或羽毛球、民间高尔夫到自行车越野、马术等活动的举办,使城里人可以切身体验乡村悠闲的生活方式,领略恬静的田园风光,在旅游的同时陶冶心灵、锻炼身体,更加契合了城里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关注沟域带区旅游相关者利益 城乡居民互惠互利

 

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关注相关者利益,在规划中实现多赢的规划目标。

 

郊区游之所以使城里人向往是与郊区人、以及当地的地域文化分不开的,没有当地农民的参与,旅游目的地充其量就是与当地社会文化割裂的外来者的“飞地”,索然无味。久而久之,郊区游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城市游,从而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市旅游局在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中,为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旅游行业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供给方面。同时充分考虑到社区利益的保障,制定了农民参与旅游收益分配或补偿、旅游教育培训、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等保障措施,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力争不断改善郊区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便民设施,使农民真正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

 

针对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提升沟域带区旅游综合供给能力

 

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努力顺应现代都市人的消费品味和环境要求。现代都市人休闲不再仅满足于“原汁原味”、未加修饰改造、简单原始的乡村环境,同时需要乡村风情与现代时尚生活的结合。理想的休闲环境设计,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兼有审美、启智、益体、娱乐的功能。结合都市人的这一需求,北京市旅游局在对沟域带区进行旅游开发时注重对开发地区综合设施的建设,全面发展沟域带区旅游区的各项功能。在沟域带区规划区中大多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基础服务设施组团,并合理设置娱乐休闲区、养生度假区、生态观光区等多个功能区,使规划区具有综合旅游功能,满足城里人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沟域带区旅游发展主打休闲度假和周末远足

 

北京郊区环境优美,山、水、森林等资源丰富,与市区相比气候更加宜人、空气更加清新,更适合城里人短时度假休闲、休养身心。面对城里人不同的休闲度假需求,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将郊区旅游开发主要定位于山林度假和滨水休闲,并辅之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旅游活动。休闲度假相对于观光旅游可使游客有更长的逗留时间,可提高旅游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当地旅游经营者的收益。近年来,北京城市周边的节假日短期度假和周末远足已成为都市白领生活的一部分,备受青睐。应该说,北京沟域带区旅游主打休闲度假和周末远足十分符合北京市的市情和潜在客源市场需求以及动态发展趋势。

 

搭建平台保驾自驾车市场

 

据市交通管理局统计,2009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400万辆,几乎70%的北京家庭已经成为有车族,自驾车出行以其灵活方便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京城人的出游选择。另据调查显示,北京市居民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更喜欢结伴出行和家庭出游,私家车自然成为首选的便捷交通方式,周末和节假日市区通往郊区公路上络绎不绝的庞大私家车队就是最好证明。在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上述独特的“北京乡村旅游现象”做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部分沟域带区规划专门做了停车场、汽车露营地、野营场等项目策划,并对不断扩张的乡村旅游自驾车市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提出了对策。

 

沟域带区旅游方兴未艾预期效益丰厚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的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北京市旅游局主持编制的系列沟域带区旅游发展规划为北京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构建了新的平台,认真落实北京市系列沟域带区旅游规划应该是今后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必将使乡村旅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沟域带区的主人将获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者将享受更舒适的乡村旅游休闲空间,获得更高的旅游满意度;沟域带区里的山更青、水更绿,整个生态系统会更加充满生机,生态效益明显。

 

 

(责任编辑:山合水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