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七夕旅游经济应抓住景区文化本质走长远

作者:山合水易 | 来源:未知 | 时间:2010-08-16 | 关键词:文化,本质,走,长远,景区,抓住,旅游,经济,应,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牛郎织女的传说给“七夕”披上了浪漫色彩。近年来,传统的“七夕节”成了各地旅游景点关注的焦点,“中国情人节”、“七夕文化节”一时间成为各地政府、景区着力打造的新节庆。为何七夕文化如此受关注?七夕旅游经济,如何才能走得更长远?

 

   七夕文化旅游活动瞄上“爱情”牌
 
   2009年七夕,河北省灵寿县利用织女山风景区举办了“首届河北灵寿七夕文化节”,深度打造“七夕”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品牌,希望推动灵寿县旅游与经济的发展;2009年,首届华清池七夕中华情人节在华清池内举办,2010年,第二届华清池七夕情人节移师世博会;2010年8月15日,北京圣泉山景区举办“七夕文化节”,此次活动将以传统七夕情人节为主题,打造浪漫温馨的节日气氛;2010年七夕,湖北郧西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
 
   “七夕节”被部分景区乃至地方政府炒得火热,借着七夕的契机举办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记者发现,目前各地的“七夕文化旅游节”已经被打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情人节”,在景区的庆祝活动中,早有压过“2·14”西方情人节的态势。这不,近日上海世博园内的一组活动足以见证七夕活动的“爱情热”。世博园内,除了陕西馆的第二届中华情人节;新西兰馆早早“瞄准”了七夕日,七夕期间将首次迎接一对中国恋人赴馆内拍摄婚纱照,留下他们人生中最独特也最甜蜜的纪念;韩国企业联合馆很早就开始征集中韩跨国联姻的新人,计划“七夕”当天为他们举办一场浪漫的韩式婚礼,让世博会见证他们的跨国之恋。
 
   爱的浪漫吸引年轻人 七夕成“中国情人节”
 
   与清明、中秋、端午一样,七夕也是我国特色的传统节日。然而,在我国的法定节日中,其他几个传统节日有三天小长假,七夕却没有。但记者也发现,游客们对于七夕旅游的关注,并不亚于中秋、端午。西安人程青闽说,前两天就打算和男朋友一起去桂林,只为七夕一起在外面过个浪漫的中国情人节。
 
   调查发现,年轻人不管行动与否,对于七夕节旅游的认同均大于其他传统节日。“每年端午,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出门总觉得不太适合;中秋又是一年一度团聚的日子,因此也不大想旅游。而七夕正好在暑假,天气也较阳历七月有所转凉,跟所爱的人一起出游,过个情人节最合适。”看来,年轻人还真把七夕当成了一个闪耀的传统情人节。
  
   那么七夕究竟是不是传统的情人节?西安文史馆研究员元鸣安说,七夕这个节日,只是一个浪漫爱情传说的纪念日而已,“中国情人节”只是现代人赋予它的一个意义。因为国外有情人节,而我们的传统中华节日里没有情人节,现代人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和传统节日,为了能让现代人接受,便把七夕当成中国情人节了。也正是因为“爱情”的意义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近年来,各景区才大力打造中国情人节这一“文化节庆”活动。
 
   民俗与婚庆文化结合 让旅游产业链拉得更长
 
   目前我省境内,华山、华清池、寒窑等地均给旅游冠上“爱情”之名,今年七夕,除了华清池打造中华情人节之外,寒窑、太白山等景区也都借着七夕之名,推出不少爱情主题活动。
 
   西安科技大学旅游系主任于立新说,景区纷纷以七夕作为结点推出活动,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可以用年轻人追求浪漫爱情的心理,给旅游带来一些收益。但就全国各地的“七夕文化节”来讲,各地做得都太散,缺乏特色。各地均提出了“七夕文化节”或“中国情人节”,主打爱情戏,但七夕真正的民俗却被抛之不理。借节日推七夕活动可以,但一定不可舍本求末,应该抓住景区本身的文化本质,挖深挖透,一定不可牵强附会。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郝所说,打造七夕文化是近年来旅游业出现的一种新潮,这样的炒作概念可以吸引一些客流量,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将七夕文化旅游经济做得更长远,还需要有成型的专业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附加的产品。例如,在做中国情人节的时候,纳入婚庆产品,让传统的中式婚礼与中国情人节的概念合二为一,推出精品产品,会让这个情人节更有参与以及体验特色,也会将产业链条拉得更长。
 
   链接:斗门镇牛郎织女故里 七夕旅游有些“冷”
 
   当全国各地都在打造七夕旅游的时候,我省被誉为“石婆石爷”故乡的斗门石婆(石爷)庙却有点冷落。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南沣村保存有两千多年前的牛郎织女两尊石刻,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并建有石爷石婆庙。千百年来,四方民众一直祭祀、供奉,形成了独有的牛郎织女祭祀和七夕文化传统。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晚,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为石婆洗面、穿衣,然后进行献饭、献茶、点烛、上香,耍灯、拜四方神、敲打锣鼓、扭秧歌等一系列活动,以求夫妻和睦。因此,斗门镇南沣村一直享有牛郎织女故里美誉。2007年,石婆石爷庙和当地的七夕习俗成功申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年斗门镇也成功地举办了七夕文化节。
 
   去年七夕,记者前往石婆庙一游时,发现这里的庙会比较热闹,但除了烧香逛庙的当地村民外,少有外来游客。8月13日,长安区旅游局以及斗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石婆庙依旧无大型节庆活动,仍是当地村民的自娱自乐。
 
   据悉,长安区正计划修复石婆庙附近的昆明池,届时也会全力打造七夕文化。业内专家表示,石婆庙附近的七夕文化开发,可以将庙会民俗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让庙会习俗、当地小吃等融入七夕节庆活动,这样才能让七夕旅游的产业链拉得更长。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