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TOPICS
经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体 / VIDEO
专家智囊 / EXPERT
郭帆(GuoFan)

北京山合水易机构 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院长

高端休闲度假产业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教学多媒体 / VIDEO

严冬来袭,看休闲农业如何淡季不淡!

作者:旅合联盟 | 来源:合易智业机构 | 时间:2015-11-20 | 关键词: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紧密关联。一般而言,进入冬季后,休闲农业也就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淡季,游客数量锐减,为了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有些企业甚至不得不关门停业,从而造成设施设备闲置,从业人员季节性失业等问题。事实上,休闲需求没有季节之分,即使在冬季,人们仍会想着去游玩娱乐。要想淡季不淡,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在山水环境以外为游客提供新的内涵,打好六张牌。

休闲农业

  1、运用科技,巧打季差牌

  冬季,只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花力气,在日光温室里种上了有“卖点”、有特点的农作物,能够让游客观赏到别处难得一见的新型农作物,满足其求知欲和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就能吸引驻足采摘。对于游客而言,虽然此时的农庄采摘没有夏秋季节那么热闹,但却让人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休闲农业

  2、顺应时节,彰显季节牌

  农业鲜明的季节性严重影响着休闲农业游,但正是由于季节性的特点,农业旅游可以根据不同时节的更迭交换,推出适合时宜的各种农业休闲娱乐活动,如春季观鸟、观花、翻地、播种;夏季游泳、观赏野生动植物、垂钓、学渔民下地笼、感受捕鱼乐趣;秋季采摘、观赏秋果秋实、观赏向南迁徙的候鸟群;冬季滑雪、溜冰帆,冬钓、凿冰捕鱼等。

休闲农业

  浙江湖州长兴县顾渚村在农事农活体验上充分体现出了季节性。春季有:摘草莓、采茶、炒茶、挖笋、钓鱼;夏季有:摘枇杷、摘桃、摘西瓜、摘葡萄、抓泥鳅;秋季有:摘橘子、敲白果、打板栗、裹粽子、摸螺蛳;冬季有:打年糕、酿米酒、磨豆腐、烧烤、篝火。

  这些农事农活深受城里游客的欢迎和喜爱。虽然进入寒冬,白天的顾渚村,院子里、活动室里、水库大坝上,总有老人聊天。兴致所至,还相约去河边钓鱼。在紫藤阁农家乐,兔年春节,有1500多上海人在顾渚村过大年,他们与村民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打年糕,磨豆腐,一起吃团圆饭,一起放鞭炮,一起走亲访友,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许多上海客都到这里过大年,俨然把这个村子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休闲农业

  3、生态加工,凸显效益牌

  崇尚绿色、注重养生是现代人的追求。为了应对休闲农庄的淡季,陕西西安岐山百年美阳餐饮公司开发了臊子肉、农家醋、油泼辣子等30多种土特产供应超市,在延伸了产业链,取得经济效益之余,也使消费者了解他们的绿色产品,增加了品牌附加值。2013年,该庄园还大力推介新开发的由野猪和关中黑猪杂交而来的生态猪,很多人得知后,都跑来认养生态猪,使园子人气大增。

休闲农业

  4、另辟蹊径,活化功能牌

  冬季,自然景观的凋敝是许多农业园区不能避免的“短板”,完善园区的内部功能以吸引游客,就显得尤为重要。休闲农业园区可以结合环境,多元化开发休闲农业的旅游功能性,开发如拓展训练、泡温泉、滑雪、冬季湿地观鸟、徒步健行等项目,多元化的旅游功能必会吸引大量游客到来,从而形成“淡季不淡”的喜人景象。

休闲农业

  5、文化作伴,提升品位牌

  民俗文化资源是休闲农业旅游地重要资源,其非季节性特点明显,主要依托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农业文化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充分挖掘休闲农业旅游的民俗文化性将很好地解决季节性影响问题。

休闲农业

  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可以拔高旅游层次,丰富旅游内涵。各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同时,抗战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特色也熠熠生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文化作伴其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将少数民族风情和表演结合到园区活动中来,又可以将其他的文化形式引入到园中中来。

休闲农业

  6、提质升级,强化服务牌

  休闲农业要想“淡季不淡”,其根本还是在于过硬的服务质量。如开通和完善重点休闲农业区的旅游交通专线车,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出行;又如提高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知识、服务规范、本地民俗文化及环保知识的培训,使休闲旅游迈入规范化轨道,从机制上促进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休闲旅游环境;再如尽可能地展现出中国旧时农村的缩影,传统的蓑衣、石磨、纺车、水车、酒缸等,不仅能够详细介绍其历史沿革、用途、现状,另又可以让游客亲自上阵、亲自体验,享受参与休闲的乐趣。

END